第六章江河殘破,赫赫盛唐不歸路(第2/9頁)

韋堅被貶之後,他的弟弟兵部員外郎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為了達到目的,韋芝還讓太子李亨作證,誰知這樣一來,讓李隆基大為震怒。太子李亨見狀十分恐懼,為了逃脫自己與韋堅兄弟之間的幹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辯解,並以與韋妃感情並不和睦為由,請求父皇準許他們解除婚約。李隆基看到太子如此堅決,心軟了下來,準許他與韋氏解除婚約,和太子共同生活多年的韋妃從此削發為尼,在佛寺之中度過余生。李林甫對韋堅一案大加株連,牢獄為滿,逼死了很多人,一直到李林甫死後,此事才停止,而太子李亨的謹慎使他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

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事,作為太子東宮官屬的杜有鄰被女婿柳勣告發。柳勣生性狂疏,喜歡結交豪傑。柳勣就與太守李邕打成了一片,成為至交。李邕生性豪爽,不拘小節,任職期間多次因貪汙被人告發,屢遭貶斥,但是才藝出眾。由於案情重大,由宰相李林甫直接負責,李林甫將李邕、王曾、太子李亨都牽連進去。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誣告,先將案情擴大,又引李邕作證,使案情一下子擴大,大有廢太子於朝夕的架勢。但是李隆基仍舊態度謹慎,因柳勣、杜有鄰等與皇室有親戚關系特予免死,判杖刑,流放到嶺南。但李林甫暗中授意執行杖刑的人,導致杜有鄰、柳勣在重杖之下喪命。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的李邕被判處死刑。杜有鄰一案讓李亨十分不安,他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宣布與杜有鄰的女兒杜良娣解除婚約。

兩次大案,兩次婚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亨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尚未到中年,就已經有了白發,有種人到暮年的感覺。

後來,李亨又娶了一位太子妃,她就是後來成為李亨皇後的張氏。張氏的祖母竇氏與李隆基的母親是親姐妹,李隆基小時候,母親竇氏就被武則天處死,是這位姨母將他撫育成人。因此,李隆基一直對姨母心懷感激。即位後,李隆基封她為鄧國夫人,姨母的五個兒子也都封為了高官,其中一位還娶了李隆基的女兒。

但是李亨並未因為娶了張氏就放下心,他依舊十分謹慎,就連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不敢大意。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有一道菜是烤羊腿,李隆基讓太子李亨割來吃。李亨割完羊腿手上都是油漬,就順勢用一個餅把手抹幹凈。一向節儉的李隆基看到很不高興,李亨注意到父親的表情,就將手擦幹凈之後,把餅拿起來吃了。這個舉動大大出乎了李隆基的意料,不禁喜上眉梢。但是,宰相楊國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時,仍舊是太子李亨的死對頭,兩個人明爭暗鬥了很多年。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李亨才找到反擊的良機,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太子李亨同親信密定之後,派李輔國去拉攏陳玄禮對付楊國忠,楊氏一族被誅殺後。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分道揚鑣。李隆基一路艱阻,到達成都。李亨抵達靈武,經過一番布置與籌劃,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改年號為至德,並派使者前往四川,向李隆基報告這一消息。多年來險象環生的太子生涯從此劃上句號,多年的對頭楊國忠也已經命喪馬嵬坡,登基後的李亨終於可以一展愁容,揚眉吐氣了。

良娣弄權,賢良親王含冤而死

張良娣是唐肅宗李亨的妻子,鄧州向城人,她的祖母竇氏,是唐玄宗母親昭成皇太後的妹妹。在安史之亂剛剛爆發時,李亨隨父親逃離長安,張良娣當時也跟著丈夫一起出逃,在逃難的路上,張良娣十分地照顧李亨,兩個人患難與共,恩愛有加。李亨在靈武即位登基後,封張良娣為淑妃,張良娣成為寵妃後,漸漸開始顯露出野心勃勃的本性。

在安史之亂的逃亡中,和李亨一起的還有他的兒子李倓,李倓是李亨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張宮人。途中,李倓看見百姓十分慌亂,便和宦官李輔國進諫他的父親李亨,勸他收拾兵馬,領導大家抵抗叛軍,他說:“逆胡犯闕,四海分崩,如果不顧及百姓,那國家日後如何復興呢?現在當今聖上從長安入蜀,如果賊兵把棧道燒毀,那麽中原之地就被拱手送給賊兵了。百姓的信任一旦消失,那就不可復合了,如果趁現在還沒有消失的時候進行彌合,是可以的,不如把西北的守邊之兵收回,召令郭子儀、李泌二將率兵到河北,與西北的守兵一起合力東討逆賊,克復二京,削平四海,使江山社稷危而復安,宗廟毀而更存,掃除宮禁以迎至尊,這不是作為孝順的子孫應該做的嗎?”

李亨聽了李倓的話,同意了率兵北上,在北上的途中,李倓率領驍騎數百,每次戰鬥都沖在最前面,李倓統軍作戰,多次擊潰了盤踞在關中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