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驚變,繁華盛世過眼雲煙(第4/17頁)

李隆基一方面猜忌、觀察、防範自己的兄弟們,另一方面又極力地顯示自己對兄弟們的友愛之道。他賜給兄弟們宅邸,讓這些宅邸相鄰,並環繞在皇宮的一側,這樣的布局有兄弟共處的深意。

李隆基還經常在打理朝政的閑暇時間裏,與兄弟們一同舉辦宴會,互相交流感情,還親自去他們的宅邸,賞賜他們黃金珠寶等,為了表示與兄弟們永遠共同分享富貴,他還將自己服用的丹藥也贈給兄弟們。他幾乎給每個逝世的兄弟都追封了太子的封號,這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友愛方式。

唐玄宗李隆基歷經政變和動亂,為了皇位的穩定,所以必須大力宣揚和兄弟的友愛之情。李隆基不擔心兄弟們享樂,只是猜忌、擔心他們會有所企圖,為了掩蓋自己真實的矛盾內心,他才會在優待兄弟這件事上大做文章,真是煞費苦心。

廢後不立,日誅三子

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期間,發生過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因試圖謀反的罪名,被廢為庶族,監禁在宮中的東城裏,之後全部被誅殺。

當時很受寵的武惠妃報告李隆基說:“陛下,太子和二王身披盔甲,互相串通,正打算謀反。”事發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立即派內侍去查看,果然和武惠妃說的一樣。李隆基大怒,立即廢李瑛、李瑤、李琚為庶人,之後又全部誅殺。一日之間連誅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內,朝廷上下嘩然一片,但是因為皇帝的嚴酷,所以沒有一個人敢為皇子們申辯。

然而,這只是武惠妃設下的一個圈套,三位天真的皇子輕而易舉就上了當。武惠妃本來只是宮中的一個下等侍女,幼年時被武則天召入宮中。李隆基在誅殺武氏子孫時,在宮中發現了文靜美麗的武惠妃,一見鐘情,納為妃子。

在武惠妃出現之前,李隆基身邊有一位趙麗妃,她生的兒子名叫李瑛,是李隆基的第二個兒子,後被立為太子。按照傳統,太子應該由皇帝的嫡長子來當,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本來沒有機會當太子,但是李隆基的皇後沒有兒子,所以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沒有,就應該是長子當儲君,然而長子小時候打獵被野獸抓傷了臉,所以不適合當太子。於是李瑛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

武惠妃受寵後,趙麗妃就漸漸被冷落了,但是她的兒子李瑛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威脅。直到李瑛的母親趙麗妃去世,他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太子之位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武惠妃雖然專寵,生了好幾個孩子,但不知道為什麽,她生的三個孩子都夭折了。所以生到第四個孩子李瑁的時候,她不敢自己帶了,幹脆送給了李隆基的大哥寧王,對外謊稱是寧王的兒子。李瑁七歲的時候,武惠妃看兒子健康活潑,就從寧王那裏把他接回身邊,李隆基很高興,封他為壽王。

武惠妃不甘心只當寵妃,她用了種種手段,扳倒了皇後,想成為新的皇後。由於皇後位置的空缺,李隆基就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當皇後。但是這個提議一旦通過,武惠妃變成了皇後,那太子李瑛就得給她的兒子讓位。有一位大臣出來說話了,他說:“陛下,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兒子,如果讓她當皇後,難道太子也要跟著換嗎?”李隆基想了想覺得的確不妥,於是放棄了立後的想法。武惠妃幾乎到手的皇後之位隨風而去,李瑛的太子之位保了下來。

雖然沒能當上皇後,但是武惠妃還是想讓兒子當太子,但是苦於在朝中沒有支持者,所以一直沒能得逞。壽王十七歲的時候,娶了楊玉環為妻。眼看兒子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武惠妃更著急了。就在這時,事情出現了轉機。李林甫悄悄讓宦官帶話,許諾要幫助壽王,武惠妃在朝廷終於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兒鹹宜公主也長大了,嫁給了楊洄,她是唐中宗和韋皇後的女兒長寧公主的兒子。小夫妻兩個都願意幫助母親讓哥哥當上太子,武惠妃的勢力一下子就增強了。她在後宮給李隆基吹枕邊風,李林甫在外廷暗中相助,楊洄夫婦負責盯著太子的一舉一動。

機會終於來了,楊洄向武惠妃匯報說:“最近,我發現太子李瑛總和兩個弟弟混在一起,三個人經常發表對皇帝的不滿言論。”原來這三個人的母親當年都曾經得過寵,後來有了武惠妃,都失寵了,所以同病相憐,我們不滿意父親對自己母親的薄情。其實這本來算不上什麽大事,可是武惠妃卻將這件事小題大做,哭著對李隆基說:“陛下,太子和兩個王爺結黨,說是臣妾奪了他們母親的寵愛,想要害死臣妾母子呢,請陛下千萬要為我們母子做主啊!他們還說了您好多不堪的話,實在太惡毒了。”李隆基聽了十分憤怒,就跟宰相提出,太子和兩個兄弟結黨,擅自議論皇帝,應該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