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驚變,繁華盛世過眼雲煙(第3/17頁)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李隆基對兵制進行了改革,為收復北方領土做準備。唐高宗和武則天執政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之前的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農民大量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等到李隆基做了皇帝,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於是他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了雇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此後,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李隆基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各地,取消了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解除了各地人要定期去邊境守衛的辛苦。

除了雇傭兵外,由於邊防軍事的需要,左右羽林軍的大將軍經常要領兵在外巡視,禁軍主要由左、右萬騎負責。李隆基非常注重北門禁軍將領的選擇。陳玄禮最開始是萬騎營長,因為驍勇善戰,而且在政變中立了大功,被李隆基任命為北門禁軍的首領,他從開元一直到天寶年間,一直忠誠地守護著唐玄宗李隆基。飛龍禁軍又是另一支特殊的禁軍力量。飛龍禁軍是李隆基儀仗內的衛隊,由宦官高力士掌握。

通過對吏制和軍事的改革以及加強對禁軍的控制,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四十多年裏,基本上是天下太平,這一切也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友愛之道難掩兄弟猜忌

皇室的兄弟之間為爭奪權力而釀成禍亂之事,在史書上屢見不鮮,留下了斑斑血痕。唐玄宗李隆基卻用友愛之道安撫兄弟,避免了政治殘殺。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政局可以說是比較穩定的,但李隆基心中仍然覺得有不安定的因素存在,那就是他的諸位兄弟:李成器、李成義、李守禮、李範、李業,被稱為“五王”。李成器是李隆基的二哥,李守禮是唐高宗李治的孫子、章懷太子李賢的第二個兒子,李範和李業分別擔任左、右羽林軍,後來參與了討殺太平公主的政變,立了功。這五位王爺在當時雖然沒有覬覦王位的野心,但他們的特殊身份和在皇室中的地位,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如果處理不妥當,非常容易成為皇位不穩固的潛在因素。

唐玄宗李隆基為了控制皇族宗親的財力,對食封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食封是朝廷給王族發放的俸祿之一。唐中宗李顯時期,宗室的王爺和公主的封戶倍增,之後每次政局動蕩之後,新的執政者都會施予恩惠,大加賞賜,於是王族的封戶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節節攀升。唐朝開國時,王爺的食封是八百戶,最多不超過一千戶,公主是三百戶,最多不超過六百戶。唐高宗之後,武則天所生的王爺和公主的食封都超過了祖制,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封戶都高達三千戶。唐中宗時期,太平公主的封戶增加到五千戶,李旦的封戶增加到七千戶,安樂公主的封戶也高達三千戶,其他的王爺和公主也都在千戶以上。唐睿宗時期,太平公主的封戶高達一萬戶。所以到了唐玄宗時期,他自然也要施恩於王族。李成器的封戶為五千五百戶,李成義為四千戶,李守禮為一千八百戶。國家的租調大量落入了諸王和貴戚家中,但是作為皇帝,必須適當地對親王、公主做出妥協,才能取得他們的支持。

李隆基不是嫡長子,卻幸運地繼承了大統,他的內心深處對兄弟諸王頗有猜忌,因此時常暗中派人偵查自己的大哥李成器。當他得知李成器對政治並不感興趣,而是一心癡迷於音樂,才稍稍放下心來。但是為了防患於未然,李隆基還是明文禁止諸王和朝臣的過密交往,因為這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有一次,張說與李範聯絡時,正好被姚崇撞見了,他就向李隆基提及了此事。朝廷重臣和皇族宗室私下交往是極為敏感的話題,所以李隆基當然不會輕易放過,將張說貶為刺史。後來,光祿少卿、駙馬都尉裴虛己和李範遊宴,李隆基知道後,將裴虛己流放到新洲,讓公主和他解除婚約。

接著又發生了一件事,內直郎韋賓和殿中監皇甫恂私下裏議論朝政,結果被揭發了出來。李隆基立刻下令殺死了韋賓,把皇甫恂貶了官。韋賓是李業的妃子的弟弟,李業害怕受到牽連,惶恐萬分,李隆基知道後並沒有怪罪他,而是安慰了他,帶他去赴宴壓驚。

唐玄宗李隆基雖然表面上對兄弟並沒有猜忌之心。但實際上,在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後,還是開始對宗室兄弟起了防範之心,提高了警惕程度。他重申了禁約,不僅禁止諸王和群臣的交結,還禁止皇親國戚間的交結。在裴虛己事件後,李隆基對駙馬都嚴加管教,不許他們和朝廷大臣們往來,以免搬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