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唐驚變,繁華盛世過眼雲煙(第2/17頁)

太平公主在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撥他和李隆基的父子關系,但是最終李旦還是決定把皇位傳給李隆基。太平公主見狀,準備發兵攻打皇宮。狗急跳墻的太平公主還想毒死李隆基,因為李隆基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要靠吞食天麻來提神,太平公主買通了李隆基身邊的宮女元容容,想在天麻裏加些毒藥,誰知走露了風聲。李隆基率先殺死了太平公主的大將,又派人把支持太平公主的五個宰相給殺掉,最後太平公主也難逃一死。

經過幾番周折,李隆基終於登基為帝,成為了唐玄宗,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開始親政。他下令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為穩朝綱,整吏治控禁軍

唐玄宗李隆基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卻不容樂觀。接連的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的元氣,而且吏治混亂、朝廷腐敗,這些問題都亟待治理。

李隆基當機立斷,對吏治進行了一番整治。他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武則天執政以來,朝中有許多像擺設一樣的機構和無用的官員,李隆基精簡了朝中的辦事機構,裁掉多余的官員,這樣做,不僅讓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了,還節省了政府的支出,何樂而不為呢?

為了任用更多有才有為的官員,李隆基決定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李隆基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因為他們常常要和老百姓打交道,代表了國家的形象。所以,李隆基經常親自出題考核縣官,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就會馬上被革職。每年的十月,他還會派出按察使到各地去體察民情,鼓勵百姓舉報那些貪官和庸官,一旦發現違法的官吏,嚴懲不怠。

武則天執掌政權之後,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做了很多不能見光的事情,一旦公開會引起公憤,所以她廢除了唐太宗時期就開始實行的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到了李隆基統治時期,他想讓更多的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所以對這項制度予以恢復。

除了整頓吏制,唐玄宗李隆基還對軍事進行了改革,他增加了雇傭兵制度,加強對北門禁軍的控制。因為他清楚地認識到軍隊是統治的命脈。

李隆基曾經在驪山腳下舉行了一次閱兵儀式。由於每次政變都與禁軍有關,為了防止政變再次發生,就一定要牢牢地控制住禁軍。李隆基吸取政變之禍的教訓,在這次演習中,他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解除了功臣郭元振的兵權。郭元振是武則天執政時期的一名將領,後來在西土邊陲立了功,唐睿宗李旦即位後,就讓他官至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後來,郭元振參與了一次政變,立下了大功。但是距離那次事變僅僅過去了三個月,李隆基卻在這次閱兵儀式上,以軍容不整的罪名,將郭元振流放到了新州。與此同時,李隆基還宣布處斬了唐紹。其實,李隆基本來沒打算真的殺了唐紹,只是想通過這個事情來樹立威信,然而將軍李邈沒有領會李隆基的真實用意,馬上將唐紹殺了,唐紹就這樣含冤而死。

禁軍從唐高祖李淵時就有了,那時叫做元從禁軍。唐太宗李世民時,開始在玄武門設置左右屯營軍,叫作飛騎。唐玄宗李隆基還是太子時,發動了一次政變,想要除掉韋後一夥人,當時韋後就是逃入了飛騎營而被殺的。在飛騎中挑選出驍勇善戰,身體健壯的人,組成皇帝的護衛隊,叫做千騎。這些皇帝的護衛隊都隸屬於羽林軍,並沒有獨立的編制。後來,由於太子李重俊的政變和千騎有關系,所以進行了一次整頓,改名為萬騎。

萬騎在討誅韋後的時候立了大功,地位急劇上升,人數也增加了很多,增設了龍武將軍的職務,用來統帥萬騎。龍武將軍任用的都是有功之臣。當時還首次組建了北門四軍:左、右騎和左、右羽林軍。原本隸屬於羽林軍的左、右萬騎兩營,現在正式成為獨立的編制。北門四軍的組建與擴大對於誅殺太平公主勢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開元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對邊疆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早在李隆基即位之前,北方邊境就已經危機四伏。北方的領土在唐朝初年曾經統一,而且設置了單於、安北都護府,分別管轄長城內外到貝加爾湖的廣闊地區。在武則天執政初期,突厥人經常騷擾邊境,還攻占了蔚州和定州,迫使唐朝將安北都護府南遷。契丹的李盡忠還利用當時的民族矛盾,煽動部下反叛唐朝,攻占了營州。武則天派兵反擊,結果失敗,安西地區的碎葉鎮被突厥攻占,致使絲綢之路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