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大治,真懦弱還是假癡癲(第4/7頁)

李治統治期間,全國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三百六十萬戶,增加到永徽年間的三百八十萬戶。在他統治後期,由於洪水、幹旱、蟲災等災害接踵而來,唐朝開始了持續多年的欠收,谷物嚴重短缺,糧價之高,前所未有,李治不得不禁止釀酒,還大量減少鑄造新幣,對私鑄的懲辦也比以前更加嚴厲。與此同時,政府周期性地從中央谷倉中拿出谷物以低價賣出,甚至用谷物換回私鑄錢。這種在物資供應充分時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價格買回商品,物資短缺時再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賣出的方法,使物價浮動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內。

永徽二年(651年)的時候,李治讓長孫無忌等人在《貞觀律》的基礎上進行修訂。最終,新撰律十二卷,就是《永徽律》。在當時中央、地方在審判中對法律條文理解不一,每年科舉考試中明法科考試也沒有統一的權威標準的情況下,李治在永徽三年又下令召集通曉律學的人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對《永徽律》進行逐條逐句的解讀。歷時一年之久,撰寫了《律疏》三十卷,和《永徽律》合編在一起。經過李治的批準,將疏議分附於律文之後頒行,分為十二篇,共三十卷,稱為《永徽律疏》,又名《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由於疏議對全篇律文作出了權威性的統一法律解釋,給實際司法審判帶來便利。因為永徽年間有了清楚明白的律法解釋,執法狀況變得十分公正,犯罪率較低。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李治報告說:“陛下,現在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處死刑。”李治聽後十分欣慰。

除了修訂法典,李治還重新建立了科舉制度,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李治還通過科舉考試起用了很多賢能的官員。在被他重用的朝廷重臣中,有很多人是以這種方式走上仕途的。但是九品中正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更多的人還是通過士族地主的地位當了官。

在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入侵摧毀。波斯國王派使團向唐太宗求援,想要聯合抵抗阿拉伯人,率領使團而來的波斯王子在長安定居。在後來的唐高宗李治的統治時期,波斯王子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李治還允許他在長安建造一座襖教寺廟。李治還派出中國軍隊,想要幫助波斯王子重新獲得王位。但是中國軍隊護送波斯王子最遠只能到達龜茲。其後,波斯王子復位的企圖失敗,他再次回到了長安,一直到死。除了波斯王子,還有大批的波斯少數民族滯留在長安城中。唐高宗時期,中國第一次與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系,當時的阿拉伯國王派出了第一個阿拉伯使團前往長安,向李治貢獻了各種珍寶,促進了文化交流,使造紙術傳入了阿拉伯。

唐高宗李治總共在位三十四年,前六年的年號是永徽。“永徽之治”就是指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盛世。由於他的決策正確,並且手下的戰將十分勇猛,所以平漠北、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等地,解除了唐朝一直以來的很多心病。在唐代版圖中,以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一共維持了三十二年。

廢後王氏,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唐高宗原本的正宮娘娘是王皇後,出身於太原王氏,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的將領,官至尚書左仆射,她的父親王仁祐是唐朝官員,擔任羅山縣令。王氏與唐朝皇室是舊親,唐高祖李淵的妹妹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王氏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所以王氏出身顯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又都是唐朝皇室的姻親,她的家族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王氏從小就容貌出眾,性格溫順善良,同安公主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就告訴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便將王氏許配給了太子晉王李治為王妃,並提拔了她的父親王仁祐擔任陳州刺史。唐太宗對這個兒媳婦非常滿意,他對宰相長孫無忌和重臣褚逐良說:“佳兒佳婦,托付給卿。”唐太宗去世後,李治繼位,成為了唐高宗,他正式冊立王氏為皇後,她的父親王仁祐被封為魏國公。當朝中書令柳摯是王皇後的親舅舅,所以王皇後的實力和勢力都非常強大。

按理說,王皇後應該非常受李治的寵愛,然而性格決定命運。盡管王皇後容貌俊美,但是嚴肅刻板,不苟言笑,也不會在丈夫面前小鳥依人般的撒嬌,對宮女和太監更是沒個笑臉,目空一切,高傲無比,是個地道的冰山美人。王皇後因為沒有親和力,總是不冷不熱的,讓人猜不透她心裏想的是什麽,所以唐高宗李治並不怎麽喜歡她,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客氣得不像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