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大治,真懦弱還是假癡癲(第3/7頁)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楊妃所生,相貌英俊,文韜武略。李世民生前很喜歡李恪,常說他很像自己,有過想要立他為太子的打算。作為當時大臣的長孫無忌立即反對,因為他是長孫皇後的哥哥,反對是因為吳王並不是自己的妹妹長孫皇後所生。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健在的開國功臣已經不多,長孫無忌兼有開國功臣和皇親國戚的雙重身份,所以李世民非常信任他。李世民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立太子這件大事上,雖然沒有被後宮所幹擾,卻不得不遵從重臣的意見。最後聽從了長孫無忌的勸說,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但是吳王李恪的名望很大,長孫無忌為此十分妒忌,認為他是一個很大的後顧之憂,所以一直在找機會誣陷他,在後來發生的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抓到了李恪的把柄。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因為深受寵愛,所以從小就嬌蠻專橫,曾與辯機和尚私通,事發後,辯機被腰斬而死。唐太宗李世民狠狠地責罵了高陽公主,不許她再進宮,高陽公主一直心中不忿,對李世民懷恨在心。李世民去世的時候,高陽公主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後,他曾專程去拜訪高陽公主的府邸,想要緩和關系。但是高陽公主並沒有因此對這個新皇帝產生好感,反而覺得李治生性軟弱,難成大氣候。竟然和丈夫房遺愛商議,一旦天下有變,擁立荊王李元景為皇帝,因為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娶了李元景的女兒。他們暗中聯絡了與唐高宗李治不和的薛萬徹、柴令武和霍國公柴紹的次子,想要等待時機起兵造反。

但是沒想到的是,很快消息就泄露了,被長孫無忌得知,房家遭受滅頂之災,蓄意謀反的一幹人都被逮捕起來。唐高宗李治派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借此機會將眼中釘吳王李恪也牽連進來。長孫無忌把房遺愛和高陽公主判處死刑,其余參與他們計劃的人,包括荊王李元景、駙馬都尉柴令武、巴陵公主、武安郡公薛萬徹、駙馬都尉等人,還有無辜的李恪,都被處死。薛萬徹是唐初的名將,曾經率領軍隊擊敗竇建德、劉黑闥、突厥、薛延陀、高句麗、吐谷渾等敵人,他死前大喊:“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劊子手大驚失色,第一刀沒砍準,薛萬徹大吼:“用力啊!”劊子手連砍三刀才斬下了他的首級。

長孫無忌借著這個機會大開殺戒,清除政敵。由於房玄齡在世時是長孫無忌的競爭對手,長孫無忌一直懷恨在心,這次他在高陽公主謀反案中清算了房玄齡的後人。房遺愛被處死後,他的兄長梁國公汴州刺史房遺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遺則、四弟谷州刺史房遺義都被流放。李恪被誣陷處以死刑,臨死前他大罵長孫無忌,說他是“竊弄威權,構害良善”。李恪的兄弟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貶為庶人。唐高祖李淵的侄子,戰功卓著的江夏郡王李道宗也被流放到象州,並在途中病死。此外,與房遺愛交往比較多的宰相宇文節、安國公執失思力、譙國公柴哲威、尚書奉禦薛萬備等也全部被流放。

這場由任性的高陽公主引起的謀反案,卻成為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敵的大好時機,這背後的政治邏輯引人深思。這次的慘劇牽連了太多的宗室成員,皇親國戚裏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萬徹、執失思力等人都沒能逃脫牽連,對唐朝皇室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武則天上台殘害李唐宗室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阻止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個費盡心思殘害忠良的人,也沒能落得個好下場,最終被武則天處死了。

永徽之治,承父貞觀遺風

由於唐太宗李世民末年的時候,一場遼東戰役使繁榮興盛的貞觀之治出現了危機。等到唐高宗李治登基後,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了改善當時的緊迫狀況,李治急下令:“不再繼續打遼東之役了,興修土木的工程也一律停止,所占百姓的田宅也還給他們,讓百姓休養生息吧。”李治還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李治很有知人之明,重用了唐太宗的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還把很多賢臣,比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采納提拔,這些人中有受到其他重臣打擊的,有被唐太宗冷落的,還有之前犯下罪過的。但是李治不計前嫌,只要有才就為己所用,君臣齊心,依照唐太宗時的法令嚴格執行,頗有唐太宗時貞觀之治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