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大治,真懦弱還是假癡癲(第2/7頁)

李世民死後,太子李治繼承王位,時年二十二歲。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奪嫡大戰中,鋌而走險的李承乾和處心積慮的李泰最終兩敗俱傷,反倒意外促成了李治這匹黑馬的勝出。

初試皇權,起用罪臣納賢士

唐高宗李治登上皇位後,非常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他鼓勵自己的大臣們多多進諫,尤其是關於國計民生等方面的問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後期,由於身體不適,一般是每隔三天朝見一次文武百官,處理日常政務。但是唐高宗李治為了能夠及時解決各種隨時遇到的問題,每天堅持上朝,而且一天就召見多達十幾個的地方刺史,向他們詢問民間的情況,還把這件事作為一項制度制定下來,每天執行。李治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取著各種意見。

李治在處理國事的時候,嚴格遵照父親唐太宗的遺訓,因為唐太宗的言傳身教和苦心培養帶給他很大影響。他繼續推行貞觀政治:貫徹均田令,使當時的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以詩賦取士,增加了進士科的人選;讓朝臣組織編寫《唐律疏義》,頒行全國,進一步完善了貞觀時期的法制;出兵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亂,維護了大唐江山的統一;恢復執行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一度中斷的休養生息政策,終結了長期以來對高句麗的戰爭,使得那些常年在外征戰的士兵有機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河東發生地震,以晉州尤其厲害,房屋被損毀,壓死了五千多人,而且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沒過多久,這裏又連續發生地震,百姓恐慌不已。李治急忙下詔派遣使者前去地震災區慰問,免除當地的賦稅三年,給死傷的人家各賜予絹綢三匹,可謂是順民心,得民意。

長孫無忌、褚遂良、於志寧等人都是唐太宗時期的重要謀臣,對治國非常有經驗。李治重用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讓長孫無忌當太尉,兼任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長孫無忌辭去了知尚書,擔任太尉和中書門下三品。因為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不免會有人心生嫉妒,於是誣告長孫無忌有謀反的意圖。李治聽說後沒有做任何的調查,便下令把誣告者處死了。李治之所以如此信任長孫無忌,因為自己能夠當上太子,再到現在的登基為帝,長孫無忌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重用長孫無忌等人之外,李治還調用了唐太宗李世民死前被貶的李勣。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李世民對李勣說:“我的兒子剛當上太子,卿原來是他的長史,如今把宮中的事情委托給卿,所以才有這樣的任命,委屈了卿的階位和資歷,千萬不要埋怨朕啊。”李世民又在閑暇時設宴,請李勣來赴宴,對他說:“我準備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給大臣,想來想去沒有比卿更適合的人了,你過去不遺棄李密,現在難道會有負於朕嗎?”李勣留下了眼淚,咬破手指流出血來以表自己的決心。

後來李世民臥病,他對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什麽恩惠,我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等我死後,你授給他仆射的官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一定會為你鞠躬盡瘁的。”於是李世民派李勣出任疊州都督。等到李治即位,就召李勣入朝拜洛州刺史,接著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命他任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後來又冊拜為尚書左仆射。在貞觀年間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因為李勣的功勛卓著,封他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在淩煙閣上為他畫像。到了李治統治的時期,他命令為李勣畫了新的像,還親自為畫像作序。

永徽六年(655年)的時候,唐高宗李治想要廢掉王皇後,立昭儀武氏為皇後。但朝中大臣強烈反對,因此李治問李勣說:“朕打算立武昭儀為皇後,褚遂良固執己見認為不可,他是顧命大臣,這件事應該怎麽辦呢?”李勣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呢?”於是李治堅定了廢王立武的決心,而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後的信任。後來,李治要東封泰山,讓李勣為封禪大使。途中在滑州住宿,李勣的姐姐很早就守寡了,住在李勣的舊宅,武皇後親臨她的住所慰問,賜給她衣服,還封她為東平郡君。李勣墜馬傷到了腳,李治還親自過問,把自己騎的馬賜給了李勣。

為了培養自己的統治集團成員,唐高宗李治可謂是費盡心思、用心良苦,由於他不計前嫌起用罪臣,廣納賢士重用施恩,因此獲得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得力輔臣。

高陽之亂背後的政治邏輯

李治當上皇帝後,重用了作為舅舅的長孫無忌來輔政。長孫無忌雖然很有才能,但是很快就露出了種種弄權的跡象,甚至不惜制造冤案來鏟除身邊的異己,吳王李恪便是其中的犧牲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