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短長說》下

說明:《短長說》分上、下兩編,共四十則14868字,內容為歷史故事。上編二十三則,敘述戰國中後期到秦亡的多種歷史逸聞。下編十七則,敘述楚漢相爭到西漢初年的多種歷史逸聞。

《短長說》是明代文豪王世貞的補史之作。他假借托古的形式,聲稱補史的文字出於地下,是整理竹簡的記錄,給後代的讀者制造了不少困惑。根據最新的研究,這部書肯定不是出土文獻而是王世貞的編撰。不過,這部書的內容,絕非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而是在史書記載的空白點上,運用間接的材料,基於已知史實,作合理的推測和構築。這部書從史料學的角度上看,無疑是偽書。不過,這部書從文學的角度上看,是擬古文的佳作;從史學的角度上看,相當逼近歷史的真實;從哲學上看,具有邏輯的真實性。

《短長說》最初收入王世貞的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萬歷後期,李光縉增訂《史記評林》時,將全文插入卷首。長期以來,該書的流傳相當有限,學界也了解不多,關注甚少。我在寫作《楚亡》的過程中,基於一切歷史都是推想的理念,較多地使用了該書下編的內容,於是將其作為附錄轉載於此。轉載的文字,依據日本汲古書院1972年出版的《和刻本正史史記》,該書輾轉依據的原本是《史記評林》李光縉增訂本。篇題和文字校正,依據我的學生藤田侑子的碩士論文《〈短長說〉的研究》(論文一部刊於《就實修士論文報》13號,2014年)。

短長說下

王世貞曰:“耕於齊之野者,地墳,得大篆竹冊一帙曰“短長”。其文無足取,其事則時時與史抵牾雲。按劉向敘《戰國策》,一名國事,一名短長,一名長書,一名修書。所謂短長者,豈戰國逸策歟?然多載秦及漢初事,意亦文景之世好奇之士假托以撰者。余怪其往往稱嬴項薄炎德,誕而不理。至謂四皓為建成侯偽飾,淮陰侯毋反狀,乃庶幾矣。因錄之以佐稗官一種,凡四十則。

(《短長說》上二十三則,略)

第二十四則“項王晨朝諸大夫”章

項王晨朝諸大夫。韓生見曰:“大王有意幸王關中,關中四塞地,肥饒可都,勿失也!”項王默未答。亞父曰:“善哉韓生言也。秦以虎踞東面,而笞捶天下,固萬世業也。”沛公聞之,驚曰:“殆矣!夫項王虎狼也,而據關中,是負嵎而伺肉人也,吾且肉矣!”子房曰:“無恐也,請得見項伯。”乃夜見項伯曰:“舍人言大王乃肯王關中,灞浐之旁美田宅園圃百一之賈,君擅甲焉。不佞亡臣之余敢請其羨。”伯曰:“唯唯,頼君之庇,庶幾有之。”曰:“敢問大王之所與將者師幾何?”曰:“四十萬人固也。”“渡江而北為楚者師幾何?”曰:“十萬有奇。人之好去鄉者情乎。”曰:“非情也。新城之役,秦師之就坑者幾何?”曰:“二十萬人。”“二十萬人之為父兄若子弟親戚者幾何?”曰:“不可幾也,亡慮百萬。”“敢問大王之坑秦師也何故?”曰:“為武信君。”乃起嘆曰:“嗟夫,君之不蚤計良也,今幸乃遇良。為武信君報也者,則為秦師報也者。其懷刃而欲剚大王與君之腹專矣!大王之卒四十萬人,其從諸侯王而國者三十萬人,則王卒十萬人,不好去鄉者十之八,則毋跳而留衛王者十之二矣。夫以二萬之卒,而欲壓百萬之怨民,使之日耽耽焉而計其隙。即灞浐之旁美田宅園圃以億計,君安得長擅之乎?夫使烏獲酣寢,十其仇,褒短衣而環侍,即毋烏獲明矣。”項伯曰:“善。”入言之項王曰:“客有稱新城之役者,宮其室,伻其人,寢食其共,惴惴焉。”項王曰:“亞父亟請之,吾非忘之也。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者?”明日韓生復流訕,乃烹韓生。

第二十五則“亞父謂項王(一)”章

亞父謂項王曰:“善勝敵者策敵者也,不善勝敵者策於敵者也。甚矣大王之為漢也,臣薦韓信而大王不用,已令漢用之矣。臣薦陳平而大王不用,已令漢用之矣。漢欲大王殺義帝,以為大王罪,大王殺之矣。今者又欲大王棄臣,大王固先厭臣矣。”

第二十六則“亞父謂項王(二)”章

亞父謂項王曰:“木蠹膚者淺蠹也,蠹衷者全蠹也。臣不肖少嘗習於秦,知秦之善因六國之間也。始用應侯策走信士,日夜輦而之函谷之外,以害脅諸孱王而相之,毋事治事練卒。務以東折符南詈敵,而北肆兵而歸重於秦,偃然而坐,制天下之權十七。秦猶以為未也。夫吳冠而越吟,人得其自也。有信信有疑信,則日夜輦黃金而走函谷之外,以隙乘諸幸臣而誘之。而後天下之權十全制也。諸孱王各賢其臣而不疑自。魏無忌天下之賢公子也,收五弱挫強驁於崤澠之外。秦因晉鄙客而間之曰:‘是陰王乎?’公子卒謝病免。角尉文君上黨阨而未快志也,又使藺卿之舍人間於平原君曰:‘此夫易與且降矣,獨畏馬服君子耳。’馬服君子代尉文君,而喪四十五萬人。武遂之役,秦難李牧也。則以郭開間曰:‘牧為壽捍七首行弑也。’趙王信之而洊亡。燕王不欲誅太子丹以媾,代嘉為秦間曰:‘秦欲得太子丹頭而飽,無所事燕也。’丹頭獻而兵朝度遼水之上矣。五國兵而齊懼亡,欲從。後勝為之間曰:‘齊謹秦,秦不忍以尺刃東向也。’齊不備而王建餓於松柏,而後知後勝也。是何秦之巧,而六國之拙也!故用間難也,因間易也。雖然猶未盡易也。自夫英主鮮幸,而間則破也。若乃處骨肉之地,當肺腑之任,休戚均焉,而旦暮為敵間。如伯者此全蠹也,雖英主不得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