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尋找傳聞中的歷史流

昌平君的父親熊元是楚頃襄王熊橫的嫡長子。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楚國的首都郢城(今湖北江陵),楚國被迫遷都到陳縣(今淮陽),稱為郢,俗稱郢陳。頃襄王二十七年(前272),熊元在春申君的陪同下,由郢陳出發到秦國作人質,不久在鹹陽娶了秦王的女兒,生下昌平君。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前263),熊橫病重,通過春申君的策劃,熊元由鹹陽只身逃回郢陳,繼承了王位,是為考烈王,不久,春申君也回到郢陳,做了令尹。

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在春申君的主持下,楚國聯合山東五國合縱進攻秦國失敗,被迫放棄郢陳,遷都到壽春(今安徽壽縣),也稱郢。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昌平君罷相,由鹹陽遷徙到陳縣。一年後,他與楚國大將項燕聯手,在陳縣豎起反秦的旗幟,大敗攻楚的秦軍。這一段段秦楚糾結、復雜而曲折的歷史,都與陳縣這個地方相關聯。

秦統一天下後,陳縣一直是反秦的熱土,匯集了各種反秦勢力。魏國名士張耳、陳馀被秦政府通緝,逃到陳縣隱藏。張良為了復仇離開故鄉,首先來到陳縣學習。秦末之亂,陳勝、吳廣起義建立張楚國,首都就定在陳縣。陳縣啊陳縣,不去不足以了解這一段風雲突變的歷史。

2009年8月,我隨歷史到淮陽訪古,直奔平糧台。先去馬鞍冢,看了楚頃襄王夫婦的墓,早就被盜竊一空。就近去平糧台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古城,聚集著商周以來直到戰國、秦漢的千余座墓葬,頃襄王墓的車馬坑也在這裏。

又去淮陽縣城,四面皆湖,荷葉田田,蓮花點點,依稀到了江南。地面已無陳縣故城的蹤跡,考古的朋友介紹說,“文革”前城墻還有,知青返城時無處安身,都被削平修了住房。在引領下,我順著舊城墻地表走過,湖光水影間,彌漫出傷感,期待中的淮陽訪古行,漸行漸遠。

楚頃襄王墓2009年8月,我到淮陽訪古,先去馬鞍冢,看了楚頃襄王夫婦的墓,早就被盜竊一空。就近去平糧台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古城,聚集著商周以來直到戰國、秦漢的千余座墓葬,楚頃襄王墓的車馬坑也在這裏。

漸行漸遠中,陳縣淡去,浮現出來的,都是商水縣。商水縣在淮陽市西南,距淮陽不到五十公裏。秦漢時代,商水和淮陽都屬於陳縣。因為順道,前一天先去過了。

商水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兩位歷史人物。一位是陳勝,秦末之亂的首事者,一位是扶蘇,秦始皇的長子。乍一看,陳勝和扶蘇,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怎麽會與商水扯在一起?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大澤鄉起義時說,陳勝、吳廣斬殺了兩位押解的將尉,領導九百戍卒舉事復楚反秦,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千百年來成了平民革命、農民戰爭,甚至階級鬥爭的標志。奇怪的是,千百年來,人們有意無意地無視了陳勝、吳廣起義的另一個標志,就是“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宣稱扶蘇和項燕還活著,起義是在他們二位的領導下進行的[22]。

項燕和扶蘇,都是第一等的貴族,陳勝、吳廣宣稱起義是在他們的領導下進行的,已經將階級鬥爭的顏色漂白,透露出陳勝可能是陳國王族後裔的信息,相關的事情,我已經寫進《秦崩》[23],這裏就不再多說了。

秦末之亂的性質是六國復興,後戰國時代來臨。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中,陳勝、吳廣起義復楚反秦,用抗秦而死的楚軍大將項燕號召楚國民眾,很好理解;然而,同時也用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來號召楚國民眾,就相當費解了。我曾經這樣解釋說,扶蘇仁慈而冤死,陳勝、吳廣起義借助於對於仁者的懷念來反抗暴君,有利於瓦解秦軍和秦政府[24]。雖然也是一種理由,總是不盡如人意。

後來,為了親臨歷史現場,查詢文物地圖,得知商水縣有扶蘇村,扶蘇村有扶蘇墓,還有一座戰國、秦漢時代的古城,可能就是陳勝的出生地陽城。歷史考古圈內的人都知道,扶蘇被胡亥、趙高害死在上地,他的墓葬在今陜西省綏德縣,他從來沒有到過河南商水,怎麽可能埋在這裏?商水的扶蘇墓,肯定不是埋葬扶蘇的真墓。

這些年來,歷史現場去得多了,對於真實的歷史和歷史的真實有了切身的體驗,開始穿透紀實和傳聞,超越紙上和書齋,在行走中獲得動態的歷史流。千百年來,散處各地的古跡遺址,常常被附會各種民間傳說。這些傳聞故事,真真假假,不可貿然相信。不過,這些傳聞故事,自有自己的歷史,其中常常混雜著歷史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