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秦軍成為漢軍主力

秦帝國的京師地區,行政上稱為內史。秦的內史地區,大致東以函谷關為界,西到散關,北到蕭關,南到武關,三面環山,一面臨河,是易守難攻的形勝之地。渭河橫貫內史地區的中央,形成八百裏秦川的關中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口密集,是當時天下最富饒的地區。內史地區的北部是上郡和北地郡,西部是隴西郡,南部是漢中郡、巴郡和蜀郡,都屬於秦國的本土地區。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以來,關東大亂,各郡縣紛紛反叛,六國全部復國,秦軍陷入苦戰。與此相對照,舊秦國的本土地區一直非常穩定,沒有出現任何反叛和動亂。帝國秦軍的一支精銳的主力部隊——京師軍——始終駐守在內史地區,維系著首都的安全。這一支軍隊,不但與秦帝國中央政府的存亡休戚相關,也與漢帝國的建立關系密切,項羽之死種種難解之謎,需要到這支秦軍的來龍去脈中去尋找。我們稍微詳細地加以敘述[7]。

大體而言,秦帝國的京師軍,也就是配置在京師地區、負責保衛首都和皇帝的軍事力量,主要有三支,它們分別是郎中令軍、衛尉軍和中尉軍。

郎中令軍是皇帝的侍從武官團,由郎中令統領,主要由郎官組成,數量多的時候將近千人。郎中令是皇帝的侍從總管,九卿大臣之一。郎官們既是皇帝的侍從近衛,也是官員的預備隊,個個出身良好,經過嚴格的挑選。郎官們比照軍事組織編制,由諸位郎將統領,在宮內負責皇帝的警衛和侍從。

衛尉軍是皇宮宿衛軍,由衛尉統領。衛尉也是九卿之一,統率衛尉軍負責首都鹹陽內外各個宮城的進出以及宮城內的保衛。衛尉軍的戰士稱為衛士,由帝國內郡征召,數量在兩萬人左右。

中尉軍是首都地區的衛戍部隊,由中尉統領。中尉也是九卿之一,他的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管理京師地區各縣的地方軍,負責首都各縣的治安秩序,一是統領駐京衛戍部隊,負責京師地區的守備、各個官署的保衛等等。由中尉所統領的這支駐京衛戍部隊,被稱為中尉軍,戰士主要由首都地區征召,數量在五萬人左右,是一支精銳的野戰部隊。

秦末之亂中,京師軍一直留在關中負責首都地區和皇帝的保衛。二世二年九月,陳勝部將周文領軍攻入關中,抵達鹹陽東郊的戲水地區時,屯駐在這個地區的中尉軍成功擊退了敵軍,保衛了首都鹹陽,為章邯組建中部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戲水阻擊戰,是秦末之亂中秦京師軍參加的第一場戰事,關於這場戰事的詳細情況,我已經寫入了《秦崩》第五章中。戲水阻擊戰後,中尉軍協助新組建的中部軍將周文軍趕出關中,中部軍出關乘勝追擊,中尉軍則留在關中,繼續承擔著保衛首都地區的重任,始終沒有離開首都地區,也沒有卷入關東地區的戰事。

二世三年八月,劉邦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九月,秦王子嬰刺殺丞相趙高,掌握了政權,派遣軍隊在峣關(今陜西藍田)附近阻擊劉邦軍,被劉邦軍擊敗。這支前往峣關的秦軍,應當是中尉軍。

峣關阻擊戰失敗,劉邦軍兵臨鹹陽城下。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為了保全首都不被屠戮,統領百官開城投降。劉邦和平地接管了秦國政府和秦國本土,秦京師軍各部也被接管,成為劉邦軍的一部分。

十二月,項羽統領四十萬聯軍進入關中,鴻門宴中劉邦屈服,將所接管的秦國政權全部交出,秦京師軍也交由項羽處置。二月,項羽分封天下,舊秦國的關中地區被分為雍國、塞國和翟國三個王國,史稱三秦,秦京師軍被編入三秦的軍隊。

八月,韓信統領漢軍由漢中反攻關中成功,塞國和翟國投降,雍國不久被消滅,編入三秦軍的部分舊秦京師軍將士,再一次回到劉邦軍中,成為漢軍的一部分。

劉邦攻占了三秦以後,確定了從法統、領土、人力、制度等各個方面全面繼承秦國的秦本位政策,定都櫟陽,以舊秦國為根基,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從此以後,隨著戰爭的持續、征兵制的執行,舊秦軍將士、舊秦國本土出身的秦人,源源不斷地加入到漢軍當中,成為漢軍的主要兵源,漢軍的人員結構也因此發生了重大而意義深遠的變化[8]。

我們已經敘述過了,劉邦是秦泗水郡沛縣人,這個地方,過去屬於楚國。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劉邦在沛縣起兵,殺掉縣令,依照楚國的制度,被推舉做了沛公,就是沛縣的長官,正式組建了軍隊,宣稱從屬於陳勝所建的張楚。劉邦起家的這支軍隊,由沛縣出身的青壯年組成,約有三千人,被稱為沛縣子弟兵,是以後劉邦政治軍事集團的核心,未來漢帝國的開國元老,如蕭何、曹參、王陵、夏侯嬰、樊噲之屬,幾乎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