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秦將楊喜的故事

世界是舞台,歷史是戲劇。歷史的精彩,常常在於細節。

項羽之死,堪稱《史記》最精彩的名篇,我們由篇中的一個細節,項羽烏江自刎前呼喚“故人”,引出了帝國秦軍的下落,也揭示了漢軍的主力是舊秦軍的秘密,將秦、楚、漢歷史的連續性彰顯了出來。

不過,千百年來,人們還忽略了項羽之死敘述中的另一個細節。垓下突圍以後,項羽渡過淮河,經過陰陵,來到東城。在東城境內的一座稱作四山的小山岡上,項羽抒發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的感慨,然後布置身邊僅存的二十八位騎士,潰圍、斬將、刈旗,打了一次堪稱經典的教科書式的漂亮仗。

《史記》記敘這次戰事說,楚軍的突然行動,使漢軍猝不及防,隊列被打亂,軍陣被撕開,項羽趁勢斬殺敵將一員。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被稱作赤泉侯的漢軍騎將迎面與項羽撞個正著,被圓睜雙眼的項羽一聲怒吼,馬受驚,人失態,掉頭一陣狂奔,跑出幾裏地外[11]。

這位赤泉侯,是在東城之戰的記事中唯一實名出現的漢軍將士,他突然在項羽面前冒了一下,然後又一溜煙消失在數千追兵當中,失去了蹤跡。不過,這位赤泉侯,在隨後的烏江之戰中又出現了。我們已經詳細地敘述過了,項羽揮劍自刎後,遺體被五位漢軍騎士奪得,他們都因此獲得了賞金,受封為列侯,從此青史留名。其中的一位,就是赤泉侯,他姓楊名喜,內史華陰人,曾經是舊秦軍的郎中騎將,是一位全程參加追擊項羽的歷史親歷者,歷史事件的當事人。

楊喜這位當事人出現在項羽之死的歷史記事中,是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千百年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我整理這段歷史,常常有不可思議之感,為什麽司馬遷在精彩而簡潔的記事中會插上這麽一段,突兀而不著邊際,宛若放錯了地方的斷簡。另一方面,項羽圓睜雙眼一聲怒吼,赤泉侯人馬俱驚,狂奔數裏這一段描寫,往往會使我想到《三國演義》,手持丈八蛇矛的張飛,長坂坡據水斷橋一聲怒吼,嚇得曹將夏侯傑墜馬而亡,五千精騎止步不前。兩相對照之下,一種疑慮應運而生,《史記》的這類記述,是歷史還是演義,是真實的記事還是虛構的誇張?越發不可思議。

《史記》有些記事太精彩,精彩得使人不敢相信,項羽之死就是其中的一篇。近代以來,不少嚴謹的學者懷疑這些精彩的篇章不是真實的歷史記事,而是太史公文學虛構的神來之筆。我讀《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遷自述編撰《史記》的手法說:“我不過是敘述故事,整理世間的不同流傳而已,並非有意去創作。”[12]這一段可靠而實在的披露,提示我們司馬遷口風緊、人實在,不編故事,不過,他好奇心重、耳朵長,喜歡聽故事。《史記》中的種種故事,需要尋找來源和版本。

追查楊喜,他的祖上無跡可尋,他的後代卻是綿綿不絕,千古留名。原來,自從楊喜因為斬殺項羽封為赤泉侯以後,楊家從此發跡,世世列侯,代代官宦,成為兩漢以來最有名的世家大族,東漢時期四世三公的楊震一族,開創了隋王朝的楊堅一家,都是這個家族的後裔。

楊喜的第五代孫叫做楊敞,活躍於漢昭帝時期,深受執掌政權的大將軍霍光的賞識,長期在大將軍幕府擔任長史,也就是秘書長。楊敞後來先後出任大司農(財政部長)和禦史大夫(副首相),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丞相,被封為安平侯。

楊敞擔任丞相的第二年,漢昭帝去世,年僅二十二歲,沒有後代。霍光從諸侯王中選取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繼承了皇位。劉賀繼承皇位以後,行為淫亂不軌,危及國家的安定,霍光深為憂慮,與親信大臣們密謀廢黜劉賀,另立新皇帝。這件事情,可謂是漢朝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不僅事關帝國的命運,也關系到參與者的身家性命。據史書上說,霍光主持制定了廢黜昌邑王的方案後,由大司農田延年到丞相府向楊敞通報。楊敞生性謹慎怕事,聽了通報後,嚇得汗流浹背,說不出話來,只是啊啊啊地一味連聲恭應。

會面途中,田延年上廁所離開,這個時候,一直在廂房旁聽的楊敞夫人走了出來,急迫地對楊敞說道:“這是國家的大事情,如今大將軍的方案已經決定,讓大臣來通報君侯而已。君侯如果不迅速響應,果斷地表示與大將軍同心協力,而是猶豫不決,必定首先被誅殺清除。”

夫人的話,點醒了楊敞,促使他拿定了主意。當田延年從廁所歸來時,楊敞與夫人一道,積極回應田延年的通報,表示堅決支持霍光廢黜昌邑王的方案,主動參與其事。昌邑王被廢黜以後,霍光擁立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即位,是為漢宣帝。楊敞因為擁立宣帝的功勞,不但保住了丞相的地位,而且得到了三千五百戶人家的新增封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