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騎將灌嬰

劉邦自起兵以來,基本上依靠步兵、車兵作戰,軍中沒有專門的騎兵部隊。彭城大戰,六十萬聯軍被三萬項羽車騎兵奇襲擊潰,繼而被尾隨追擊,幾乎做了俘虜。吃盡了苦頭的劉邦,痛感騎兵的重要,於是下令集中軍中的騎兵和戰馬,組建騎兵軍團。

組建騎兵軍團,首先需要任命一位將軍來做統領,有兩個人選被推薦上來,一位叫作李必,一位叫作駱甲。李必和駱甲都是舊秦國的騎兵將校,同出身於關中內史地區的重泉縣(今陜西大荔),如今都在軍中擔任校尉,是通曉騎兵的合適人選。劉邦表示同意。

劉邦當即召見李必和駱甲,準備下達正式的任命。不料,李必和駱甲都堅決推辭,不肯就任。他們說:“我們都是舊秦國的人,恐怕得不到軍中的信任,希望大王在左右親信中選擇善於騎術的人為騎將,我們願意盡力輔助。”

李必和駱甲的擔心,自有地域的緣故,也有人事的深刻道理。

劉邦軍興起於淮北,早期劉邦軍團的成員,大多出身於舊楚國的泗水郡和舊魏國的碭郡地區。碭郡緊鄰泗水郡,項羽分封天下時,將碭郡劃歸了楚國,因此之故,史家籠統地稱早期的劉邦軍團為碭泗楚人集團。碭郡和泗水郡所在的淮北地區,古來是農耕區,在這個地區組建的軍隊,主要由農民組成,他們接受的多是步戰和車戰的訓練,並無騎射的傳統。遠古以來,養馬和騎射的習俗,集中在中原地區的西部和北部的邊境一帶,因為靠近草原,習染了遊牧民族的騎射風氣。以戰國時代的地域而論,擁有大規模騎兵部隊的國家,一是趙國,一是秦國,規模小一點的還有燕國。

正是因為這種地域的關系,劉邦軍進入關中以前,沒有專門的騎兵部隊。但是,兩次攻取關中,特別是由漢中反攻關中成功,正式將舊秦國作為漢王國的根據地以後,秦人和舊秦軍大量地加入到漢軍中來,在數量上逐漸成為漢軍的主體,他們懷著國仇家恨,死心塌地地跟隨劉邦與項羽作戰,成為漢王國穩固的兵員和民意民力的基礎,與此相隨,大量的舊秦軍騎兵也進入到劉邦軍中來,不過,他們都分散在漢軍的各支部隊當中。

所以,劉邦集中軍內善於騎射的將士組建騎兵部隊,被征調出來、合於條件的,幾乎都是舊秦軍的騎兵,李必和駱甲,就是他們當中出類拔萃的。從能力和經驗來看,由李必和駱甲出任新組建的漢軍騎兵部隊的將領,毫無疑問是合適的,但是,從政治上信任的角度來看,卻存在大問題。

正因為早期劉邦軍團的成員大多出身於淮北的碭泗地區,他們隨同劉邦起兵後轉戰各地,攻入關中,自然地形成了劉邦軍團的核心和中堅。項羽分封天下,劉邦被迫到漢中就國,跟隨他前往南鄭渡過難關、又跟隨他反攻打回關中的基本力量,也是這支老部隊。從以後的歷史來看,這支老部隊,不但是劉邦賴以打天下的看家本錢,漢王朝建立以後,也順理成章地轉化為漢王朝統治階層的核心力量[6]。

劉邦集團在關中建國,是外來的楚人統治本土的秦人。漢國國土以舊秦國為本,國民也以舊秦人為主,但政權的核心和上層,始終是舊部楚人,新進的秦人是進不來的,也難以得到信任。在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構造和地域差異中,身為秦人的李必和駱甲當然明白,如果由自己來統領新建的騎兵,等於是由舊秦軍將領統率一支完全由舊秦軍騎兵組成的部隊,豈不成了漢軍中的異類?哪怕劉邦一時同意了,也得不到劉邦舊部、漢王國核心上層的認可,早晚要出問題。所以,李必和駱甲堅決推辭,務必請求劉邦任命一位可以絕對信任的將領來做主將,自己願意作為副將竭力輔佐。

劉邦善於審勢用人,聽了李必、駱甲的申述,覺得有道理,於是任命灌嬰為騎將,全權負責騎兵軍團的組建和指揮,李必和駱甲為左右校尉,作為副將輔助灌嬰。從此以後,灌嬰的大名,就與這支傳奇的騎兵部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爾後的戰爭中屢建奇功。

灌嬰是秦碭郡睢陽縣(今河南商丘)人,少年時候在家鄉販賣絲綢,算是一名小商販。二世二年九月,劉邦被楚懷王封為碭郡長,領軍屯駐碭縣(今河南夏邑),灌嬰棄商從軍,加入了劉邦軍團,從此成為劉邦軍團中的一員驍勇戰將,未來漢帝國的開國功臣。

在劉邦軍團的元老諸將中,灌嬰年紀小,被戲稱為“灌小兒”,他的名字嬰,就是小兒的意思。灌嬰短小精悍,雖然年少,卻是機警靈活,作戰勇猛鎮定,歷經多次力戰,表現不凡,迅速在劉邦軍中躥紅,成為劉邦的親信愛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