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宿州七日,血流成河(第3/7頁)

一樣高的軍職,一個嫡系,一個雜牌。今天你敢砍我的頭,哪怕你北伐成功了,也別想有好結果。你比嶽飛怎樣,啥錯沒犯也不一樣被處死了嗎?!

李顯忠只能忍了這口氣,全身心投入到戰爭裏去。當天的巷戰極其慘烈,宋軍方面的陣亡名單裏包括了統領級軍官王珙,而金軍的傷亡更大,死數千,被擒八千,也就是說參與了巷戰的金軍至少接近兩萬。

戰後在屍山血海般的宿州城裏,沉默的邵宏淵終於說話了,他向李顯忠笑了笑,貌似恭維地說:“真關西將軍也。”

關西將軍,這是一個極其榮耀的稱呼。於當時的宋軍而言,中興大將們除嶽飛以外,全部是關西將軍!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吳玠、吳璘,每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都深深烙印著陜西、西軍的字樣。於後世而言,關西將軍更是變成了一種傳說,哪怕國破家亡、全境淪喪之後,仍然承載著漢人的希望。

可此時此刻,李顯忠大出風頭之後,邵宏淵以“關西將軍”贊嘆他,意圖卻很不單純。關西將軍神勇,嗯,您真神勇;關西將軍很威風,對,您威風極了—可這是贊嘆還是怨恨呢?

邵宏淵是韓世忠的人,韓世忠是關西將軍,而邵宏淵本人卻是河北大名人,他的冤家李顯忠偏偏是個關西人。

這些疊加起來,邵宏淵還能淡定地贊頌一下,內容就是“關西將軍”四字。這裏飽含的忌妒可見有多麽強烈。

邵宏淵的本性就是陰暗。

這些李顯忠應該能夠感覺得到,可是他管不了。戰爭還在繼續,征途才剛剛開始,他根本沒有余暇去理會這些陰晦的小心思。

更何況巨大的勝利之後,帶來了巨大的榮譽。從後方迅速傳來嘉獎令,把整個事件推向了另一個高峰。看細節,此次宿州大勝,是南宋近二十年以來主動出擊所獲得的空前勝利,朝野上下一片歡騰,自趙昚以下振奮歡悅不可自制。

傳令重賞前線將士。升李顯忠為開府儀同三司,淮南、京東、河北三路招討使;邵宏淵為檢校少保、寧遠軍節度使兼招討副使。所奪州縣全部戰利品可以隨意處置。

連張浚都得了彩頭。趙昚親筆寫信給他,贊美此次大勝,肯定了張浚的識人之明。

這些都是好事吧,可惜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壞種有搞砸任何好事的天賦,比如邵宏淵。

面對升賞,邵宏淵大怒。憑什麽又要讓我當李顯忠的副手?憑什麽,憑什麽啊?

明白人都會瞄準他的腦袋砸去一塊磚頭,告訴他清醒點。看看你幹的那點事,虹縣是你打下來的?宿州是你攻下來的?北伐以來你幹過什麽?居然升官發財了,居然還恥於當副手,你以為你是趙構的私生子啊?

這些責問沒有一條出現在邵宏淵的腦子裏。這人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和李顯忠死磕到底。

在職務方面,他繼續向直屬上級張浚提出抗議,一定要把他的級別調到與李顯忠等高的位置,尤其是獨立職權這一塊,他絕不能忍受任何人的管轄。

張浚郁悶地思考,到底同不同意?

那邊邵宏淵已經開始做實事了。先是住房問題,盡管宿州不是北伐的終點站,可是打了半天跑了很久,既然城已經攻破,裏邊有大批的宅院,那麽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是非常必要的吧!

邵宏淵決定把自己的東路軍拉進宿州城。

李顯忠反對,北伐剛剛開始,怎麽可以驕奢起來。城裏有各種誘惑,鐵血的軍紀立即會散亂,到那時想重新收拾起來,會非常麻煩。

這等同於出戰時不能帶家屬,駐地旁不許談戀愛。

大家都是老軍務,邵宏淵知道自己有些理虧,進而轉入下一個議題。他說要打賞,臨安遠在江南,車船勞頓,費時費力,沒法及時把獎金運到淮北。所以趙昚的命令很靈活,說的是前線所奪戰利品可以隨意處置。這讓邵宏淵很高興。

宿州是金軍在兩淮地區最大的據點,軍資重地所在,錢糧金帛堆積如山,油水多得不可想象。如果來個前線分贓的話,相信會非常幸福。而且事後有聖旨做盾牌,朝廷也拿他們沒轍,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提出這一條時,邵宏淵還真的覺得心安理得。

沒想到李顯忠再一次反對。他的決定居然是前線官兵一視同仁,每三人平分一千文錢。也就是說,每人只得三百三十文左右。

命令傳出,全軍失望。

宋朝軍隊的慣例是有勝即賞,小勝大賞,大勝—有危險,很可能丟官罷職吃牢飯,例子參見韓世忠、嶽飛。

北伐到了這一步,說實話怎麽賞都夠了,尤其是不用朝廷花錢。東西都是戰利品,為什麽不給呢?難道是李顯忠想獨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