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完顏亮很忙(第4/5頁)

他們的弓箭很簡陋,甚至很原始。史籍中記載的最強弓不超過七鬥,既不美麗,也不強勁,其式樣可以參考現沈陽故宮十王亭裏陳列的清軍弓箭,那簡直就像是土著用的。

七鬥?嶽飛的弓力是三石!

這就可以知道為什麽在和尚原等地,宋、金兩軍對射的時候,女真人潰不成軍了。弓力不強,箭支也很少,女真騎兵上陣,通常攜箭不超過一百支,最多時大約三百支。這根本無法與後來的蒙古軍隊相比。可就算是這樣,乘以三十多萬的龐大基數,其數量也是極其驚人了。

“……金方建宮於南京,又營中都,與四方所造軍器材木,皆賦於民。箭翎一尺至千錢,村落間往往椎牛以供筋革,以至鳥、鵲、狗、彘。無不被害,境內騷然。”

這是女真軍隊的短板,再看一下他們的強項。

金軍騎兵的特點在於一個“重”字。他們披重甲,其重量合五十八宋斤,約合今七十斤,加上一頂只露出眼睛的頭盔以及披在馬身上的馬甲,重量會超過一百斤。這還只是普通的騎兵。如果是全副武裝的精兵的話,他們會是“人馬皆披甲,腰垂八棱棍棒一條或刀一口,槍長一丈二,弓矢在後,弓力不過七鬥,箭支不滿百”。

這些東西林林總總,在當時都是專業作坊才能做出來的高端產品,它們都是錢。

乘以三十多萬基數的錢!

以上還只是標準配置,真正的特殊工具還得另算。比如攻城要用雲梯、鵝車,水軍要用海鰍、樓船,行軍要用帳篷,運糧要用民夫……已經消停了十多年的金國一下子極速運轉起來,怎一個“難”字了得!

所以這就要求完顏亮必須進行外交接觸。

完顏亮讀書有成,非常清楚他們金國是怎樣從宋朝那兒賺取到最大化利益的:從來都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外交上。公元1159年的年底,完顏亮派出了他的第一撥使者。為首的是前北宋進士,現任金國尚書禮部侍郎的施宜生。

施宜生心懷故國,本不願出使,到了江南之後像閑聊一樣,對南宋使者張燾說:“今日北風甚勁。”張燾不解,施宜生拿起桌上的筆,敲了敲桌案,又說:“筆來!筆來!”

這時張燾猛醒,這是在暗示金軍必將南侵,而且為期不遠。

這個暗示的代價極其沉重,施宜生回到金國之後被全家抄斬,他本人被扔進鍋裏活活煮死。如此慘烈,宋、金兩國的官場卻都波瀾不驚。

完顏亮的心情好得很,他派去的這支使團在公務之余走遍了江南山水,為他帶回了第一手行軍路線圖,還有大量的杭州湖山美景、仕女圖。他詩興大發,讓人把美景繪成屏風,他在上面提詩曰:“萬裏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誠然是好詩!

在南宋,趙構很認真地觀察了金國近期的所有動態,聯系了施宜生以全家性命為代價傳遞的信息之後,很悠然地說:“天下並無事,庸人自擾之。”修燕京、修開封、集結軍隊嘛,都只是蓋幾所離宮而已,多了些護駕的軍隊罷了……

無心肝以至於此!

在這種麻木中,南宋終於迎來了金國的第二撥使者。那是在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正隆六年四月發生的事情。

這一次的使者是宋、金議和以來的唯一一次特例。十幾年來,女真人變得很遼國,金、宋雙方每年互派的使者都像當年宋、遼建交時那樣彬彬有禮。比如上次,能隔著桌子談論筆墨,能遊山玩水、繪畫制圖、附庸風雅。

這一次不同,金國使者上殿,面對趙構時聲色俱厲,提出的條件僅比當年北宋都城開封即將陷落時差一點點。

完顏亮聲明,他對之前的紹興議和條款非常費解,考慮了很久,也不知道當時的金國統帥金兀術是咋想的,更不明白東昏王(即金熙宗,完顏亮把他降職了)為什麽十幾年之間也不作更改。現在,他向南宋提出新要求:

第一,淮河流域歸金國。

第二,宗主國要重新調整施政方針,江南下位屬國立即派大臣們來開封報到,參加學習。大臣的人選不許濫竽充數,由金國指定。南宋現任首相陳康伯、次相湯思退、樞密使王綸、禁軍統領楊存中這四人必須來開封。

第三,天水郡公死了。

趙構聽清了前兩點,第三點選擇性忽略了。死了個人?天水郡公跟我有一毛錢的關系嗎?他眼裏第一時間閃過的是難得出現的怒火。怎麽說我也是皇帝吧,怎麽說這些年來我對金國還算恭敬吧,為啥一點面子都不給,突然趕盡殺絕?

拋開整片淮河流域的土地不說,光是四個頂級大臣,尤其是心腹楊存中,這些人去開封純粹是羊入虎口。越想越怒,趙構冷冷地說:“金使出身名門望族吧,怎麽一點兒禮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