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明爭暗鬥

很久以前,我曾經放下《宋史》默默地想一件事,嶽飛為什麽會成為讓中國人念念不忘的精神圖騰,甚至是武聖人呢?

他當然是武聖人,比關二哥強多了。

關羽生於亂世,不認諸侯認皇室,千裏尋兄古城相會……是很忠心、很有義氣,但相比嶽飛,格局就小了很多。

漢末之爭無非是本民族內部的事,兩宋之間則是民族危亡,兩者沒有可比性。而嶽飛百戰百勝、神武天縱,更不是關羽所能比的。

可武聖人偏偏是關羽卻不是嶽飛,甚至直至今日,很多人懷疑嶽飛、構陷嶽飛,尋章摘句羅織罪名誣蔑嶽飛,卻沒有誰質疑關羽。關羽的塑像隨處可見,他由將而侯、升王、晉帝、成神,變得至高無上,而嶽飛只能屈尊於西湖邊被害地附近,凝望每天的曉風殘月。

這都是為什麽呢?

早些年時,我也曾經得出一個當時覺得蠻高明的,現在回想起來卻很慚愧的答案—嶽飛之所以那麽為人所懷念、所樂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命運是維納斯女神的胳膊。

女神的塑像是沒有胳膊的,這種殘缺就像是嶽飛的未竟之志。試問如果他北伐成功、滅金國、迎回二帝等願望都達到了,那麽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會高於他戰勝金國卻死於莫須有的罪名這種真實的命運嗎?

我想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趙匡胤、朱元璋等重興漢統的偉大皇帝都沒有嶽飛式的神聖光環。於是我想,是悲劇的命運、殘缺的美感,以及本可以成功,最後卻更加悲催的南宋國運,讓國人一直沉迷於追問一個可能性:

如果嶽飛沒死,如果嶽飛成功了,如果嶽飛索性反了……中國的命運會怎樣?在這種假想猜測中,嶽飛的地位不斷上升,直到光環滿身。

當年我自喜於這種發現,現在我很慚愧。

嶽飛死在自己對民族、對國家的堅持上,他並不是以所謂的聰明來生活的。所以,所有想以理智的思維去解構他的想法,都注定會走向誤區。

嶽飛以他一生的作為,樹立了一個無瑕疵的英雄形象。他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哪怕是在他個人的列傳中,也不例外。史書曾以另一個人的遭遇來類比,那是南北朝時南朝劉宋的大將檀道濟。書中說:“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裏長城!’”

劉宋殺了檀道濟,不久後亡國。可檀道濟驕侈嗜欲,自奉豐厚,對外作戰也未能予北朝以致命打擊,怎能與嶽飛相比?

嶽飛的一生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他是一筆真正的財富,國家民族有了這種人,才有延續下去的可能。

趙構在和約達成、殺死嶽飛之後,疲憊且滿足地靠在寶座上,回望十余年來的奔逃求和路,一時間感慨萬端:

“朕今三十五歲,而發大半白,蓋勞心之所致也。”真是不容易,終於和平了,可以恢復到靖康之前的美好日子了。

他身旁的秦檜微笑附和。

是很不容易,這一點誰都同意。但是更不容易的已經開始,趙構的新生活絕不是他當初想象的那樣甜蜜美滿。

就像婚姻。

趙構與秦檜的關系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之前趙構就像是未婚的美麗女孩兒,可以對秦檜頤指氣使、予取予奪,而秦檜低聲下氣為博取歡心不計代價。可趙構終於選擇了,他拋棄了嶽飛,選擇了秦檜,這之後他才發現女孩兒的待遇在婚前、婚後真的是不一樣啊!

開始還不錯,趙構得到了禮物。半年之後,他父親的棺材和活著的生母韋氏回來了。這是他名義上哭著喊著不惜舉國稱臣自毀長城所乞盼來的,所以迎接的力度堪稱巨大。

不料他親媽就是個棒槌,見面之後對秦檜、張俊等頂級宰執視而不見,對親生兒子也不大理會,直接問誰是韓世忠。“在北邊大名鼎鼎,俺早就想見一見了。”

現場一片寂靜。

好在韋太後迅速進入角色,從此之後該說的說、該做的做、該忘的全忘。比如她從五國城離開時,被擄的趙宋皇族女子集體湊錢給她餞行,她答應回去之後馬上動員趙構給她們想辦法,好在江南再聚;比如臨行前欽宗皇帝跌跌撞撞地跑來,扒著車輪對她哀求:

“蹛之,第與吾南歸,但得太一宮主足矣,無他望於九哥也。”一定要救我回去啊,給個宮觀閑職就行了,我絕沒有其他的想法。

曾經的九五至尊,聲淚俱下、惶恐難言,誰見了誰難受。韋氏也被感動了,她當場發誓:“放心,一定幫你,不然瞎了我的眼睛!”

聽到這樣的承諾,欽宗才放開了手,看著韋太後的車駕漸行漸遠,消失在遙遠的南方天際。那是他今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