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遠的西軍(第5/7頁)

不管哪一種,他再也沒有出現在戰場上。金兀術和他的另一半軍力,由漢將韓常率領的萬人隊,都被劉锜重重圍困,成了甕中之鱉,而且好死不死的。韓常在漫空飛舞、遮天蔽日的箭雨中中獎了,一只眼睛被射穿了!

韓常,字元吉,漢族人,金國將領,金兀術帳下戰力最強的將軍。他以善射聞名,開弓可達三石之力。在宋、金兩國之中,只有嶽飛和他是同一等級的。

可惜在與劉锜對陣中,他偏偏在弓箭上吃了大虧。中箭之後,這人突然之間爆發了,他一把把箭從眼眶裏拔了出來,從地上抓了把土按了上去,戰鬥力直線上升,居然在亂軍中準確地找到了金兀術,保護著他殺了出去。

多麽神奇,多麽神勇!漢人又一次成了金兀術的福星。他在各種場合、各種事中都能得到各種類型的漢人的幫助!

該死的東西。

至此,富平之戰的第一階段結束,金軍先贏後輸,把常勝將軍完顏婁室的巧妙安排全浪費了。劉锜以西軍五分之一的軍力就打敗了金國的王牌部隊,讓負責右翼的金兀術就此癱瘓。驕傲的、不可一世的、戰神一樣的四太子殿下……你怎麽總是丟臉呢?

坐鎮中路的完顏訛裏朵沒辦法,給他撥了些兵過去,就算不能再打,總得守住陣地,做個樣子吧。這時,天將正午,兩軍已經激戰了整整一上午,史稱“士半生死,血流成河”。金軍拖不起了,他們怎麽說也是客境作戰,為了隱蔽,帶的給養都很少,而西軍集結的物資堆積如山,讓他們根本不敢耗下去。

萬般無奈,他們使出了最後一招撒手鐧——左右拐子馬戰術。

這個戰術很有名,後來越傳越神奇,搞得像是一個可以立專項研究的科目一樣。其實很簡單,就是發揮騎兵的高機動性,兩翼包抄,左右穿插迂回。這一招西軍以前早就用過,比如狄青的歸仁鋪之戰。所不同的是,金軍的騎兵部隊建制龐大,包抄範圍太廣,是之前各國部隊都無法達到的。

遊牧民族的戰術也在逐漸完善,像之前的遼軍,經常使用的是騎兵正面沖鋒,雖然行動迅速、飄忽不定,但宋軍咬定牙根死拼,總是兩敗俱傷,導致契丹人始終無法壓倒宋朝。

金國不同,兩翼齊飛的戰法既能上升到戰略高度,比如從東西兩路滅掉北宋,也能具體到某場戰役的致勝手段,吳玠就是在彭原店吃了大虧。

後來,這招就徹底落伍了,不說宋軍有了破解之道,遊牧民族本身也被更高級的騎兵戰術取代了。當那位舉世無雙的戰爭之神降臨時,騎兵的戰術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蒙古的騎兵無陣型、無限制,像流水一樣隨時根據形勢變動,每一個局部的變動都能引起整個部隊的微調……那是全人類的噩夢。

回到富平,金軍的右翼被打殘了,兩翼齊飛只能以左路為主,而左路的主帥完顏婁室這時正在病中,迫不得已,他必須帶病出戰。

完顏婁室出戰,他再次顯示了自己獨特的戰爭智慧。他像什麽呢?如果一定要比喻一下,像西方世界裏用“沙漠之狐”來形容最優秀、最年輕的德軍元帥隆美爾,美軍用“公牛”來形容好鬥、強力的海軍將領哈爾西一樣,完顏婁室一定是鷹或者蛇。

這人的眼光、嗅覺都太敏銳了。

開戰之初,他看準了西軍的民夫營寨,從而迅速突破,直達本陣,打得西軍措手不及。這一次,他帶病出戰,選定的決戰對手更加刁鉆。

大宋西軍的環慶軍。

環慶軍在西軍裏的地位不大高,對比一下履歷,可以看出,在最重要、最關鍵的幾次超級戰役裏,環慶軍總是掉鏈子。比如神宗年間五路伐西夏,涇原軍都沖到靈州城門邊了,硬是讓時任環慶軍主將的高遵裕大衙內給擋住了。

這時,環慶軍的主將是趙哲。趙哲,司法系統出身,曾經當過地方政府的刑獄文官。建炎南渡之後,東南方向匪患橫生,張浚剿匪時,他配合得不錯,於是,同樣是文官的張相公西入川、陜時就把他帶上了。說實話,這沒什麽不對,西軍中的很多名將大帥都出自文官,如範仲淹、韓琦、張亢、章楶等,都威名赫赫、戰功卓著。

可惜,趙哲跟這些沒關系,他在西軍最重要的關口前,在環慶軍與完顏婁室交戰之後,居然不見了。有資料說他逃跑了,另有說法是他沒逃,一直都在富平的戰陣中,可就是沒露面。

在與金軍的常勝戰將完顏婁室對決中,主將居然玩起了消失!

當天上午,涇原軍與金軍左翼單挑,下午換成環慶軍與金軍左翼對決,這次戰爭打得一塌糊塗。上午是沒辦法,被金軍偷襲到了弱點,才導致劉锜和金兀術捉對拼命;可下午呢,從日中廝殺至日暮,兩軍交戰共六個回合,這是多麽漫長的時間,有無數個機會可以讓西軍挽回種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