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書降(第4/10頁)

“‘祥瑞’……”這事兒行嗎?無數的念頭在趙恒的心頭升起說“祥瑞”,即得承認有上天、有神靈,可誰親眼見過?而且用最笨的辦法去想,如果“祥瑞”,甚至封禪都這樣的好,為什麽之前的各朝各代都沒幾個人做呢?

而且還有最讓人絕望的一條——天降祥瑞,那麽容易啊?!你是二郎神,上帝是你老舅?

聰明人立即就解讀了皇帝的思維,博學多才的宰相只用了一句話就擊中了祥瑞事件的要害:“陛下,古時的祥瑞也都是人為的。比如說‘河出圖、洛出書’,這樣的文明源頭,難道就都是真的?可那時的君王深信不疑,鄭重召告天下,所以臣民也都跟著相信。事情也就辦成了。”

趙恒再次長時間地沉默,空曠的大殿裏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麽,即將作出怎樣的決定。連王欽若都開始忐忑,自古以來陪著皇帝裝神弄鬼的人,並不是都有好下場的!

但趙恒打破沉默之後的第一句話居然是:“王旦能同意嗎?”

皇帝居然同意了!原來這麽長的時間不說話,是在考慮怎樣去實施……王欽若瞬間放松,剩下來的小問題不過是舉手之勞。

“我去轉告他。陛下的話,想來他會聽。”

這句話多輕松,又多正規,甚至很平凡。宰相難道能不聽皇帝的話嗎?但是宋代的宰相,不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宰相都有否決皇帝旨意的例子,大不了辭官不做就是了,絕對沒有生命或者徹底罷官的危險。就像最近的李沆、寇準,他們兩人就不止一次地對抗過趙恒,而且基本都贏了。

但王旦不是這樣,就從這時起,他的生命變成了一個悲劇。他的原則是不管皇帝做什麽,他都全力以赴地配合,同時再盡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挽回損失,穩定天下和朝局。這是個悲天憫人的人,注定了筋疲力盡,傷心傷神地死去。

但趙恒顧不到這些,從這一天起,他變得有點恍惚,經常一個人散步、思索,而且長時間地到秘閣(皇家圖書館)裏翻閱古老的典籍。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偶遇秘閣直學士杜鎬,這是一位公認的博學且正直的宿儒。

趙恒突然問:“‘河出圖、洛出書’,真有其事?”

杜鎬不明所以,但是他看到了皇帝苦惱的表情。於是他決定“待君以誠”,說實話:“假的。是上古聖人為了教化天下,才假借這些神怪的事,讓百姓們相信。”

本來嘛,誰能相信一匹馬從黃河裏跳出來,背上馱著上帝賜給伏羲氏的圖案,讓他創造出八卦?再由一只靈龜從洛水裏浮上來,把刻著紅色紋理文字的“天書”交給大禹,要他寫成《尚書·洪範九幬》的?

不過是比喻,不過是騙局。

但是杜鎬發現,皇帝的臉色瞬間就開朗了,顯然某個難題已經解開。那天晚上,他目送著真宗皇帝步履輕盈地離開,絕對沒法想象,大宋帝國從此就將陷入徹底的瘋狂迷亂之中。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於他剛剛所說出來的那句實話……這該死的誠實。

誠實和欺詐,到底哪個才更有益於這個世間呢?

王旦,字子明,河北大名府人,官宦世家出身。但步入政界,卻是自己憑本事考上的進士。那一科裏人才濟濟,李沆、寇準、張詠都是他的同年。他的年歲要比寇準大些,卻比李沆整整小了十年。這樣的差距,再加上他沉穩謹慎,不像寇準那樣鋒芒畢露,所以他的輝煌時光注定了要比前面那三人晚一些。

但晚成熟的稻子,結穗更飽滿,世所公認,他是有宋一代屈指可數的名相。

可那是結論,身在其中的人沒法預先知道自己的命運。這時好日子已經來了,畢士安死、寇準被逐,他已經是帝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相,可是他卻非常不快樂,是因為他的副手王欽若跟他說的那些悄悄話。

皇上要假借祥瑞,封禪天下了,而且要他配合著弄虛作假……他答應還是不答應呢?國家的利益、君王的喜好,還有他個人的名節,哪個更重要,要怎樣取舍?!

憂心忡忡,但還得堅持工作。就這樣,那個時刻終於還是到來了,他無可避免地和皇帝單獨相處。看著皇帝溫和微笑的臉,他的心是不是也掙紮過呢?難道真的要違心奉承,百依百順,才能算是帝國的忠臣?但是出乎意料,皇帝沒跟他提任何“祥瑞”、“封禪”的事,居然是請他喝酒。酒席之間,兩人談得非常隨便,非常融洽,直到臨走,皇帝還令人取來一樽美酒,親手遞給了他,意味深長地說:“此酒味道極美,您帶回家去,與妻兒老小一起享用吧。”

君王賜,不敢辭。王旦只能手捧美酒把家還。到家之後,他才發現,裏面根本就不是酒,而是滿滿一尊珍珠。皇帝的話在耳邊響起:“……與妻兒老小一起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