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書降(第3/10頁)

事情就要決定了,皇帝看上去會像往常一樣順從寇準,王欽若、小孩子晏殊,都注定了要再次忍耐。卻不料趙恒突然一笑:“江南人怎麽了?唐朝的宰相張九齡也是江南人,難道不是一代名相嗎?”

一語成讖,這句話不僅定了王欽若、晏殊兩人的終身,讓他們後來都成了大宋朝的宰相。另外,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至少寇準的命運被突然扭轉。朝堂之上,百官面前,他被皇帝當眾揶揄,是氣惱?是震驚?還是茫然不知所以?

反正,他很快就要下台了……

寇準在宋景德三年二月,公元一〇〇六年的三月間第二次罷相,被貶到了陜州(今河南陜縣)去做知州。這時距離澶淵之盟時,已經過去了近兩年了。

物是人非,他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至少還活著。

這之前,畢士安死了。他本就有病,可是國家需要他,他只好帶病上朝。在景德二年的十月份,一次早朝時,他突然間昏倒。趙恒步行沖出了大殿,但是晚了,畢士安連話都說不出來,送回家裏就死了。時年六十八歲。一位端莊仁厚的長者就這樣死去,算是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樞密使王繼英也死了,也是操勞過度,得病而死。此人從一介小吏,趙普的跟班做起,死時位列三台,是宋朝的西府之首。這樣的人生是多麽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英雄不問出身低,王繼英的出人頭地,是機遇,但更是他自身的努力,他的一生,對得起宋朝,更對得起他自己;

高瓊也死了,這位宋軍中的第一高官,殿前指揮使的一生中,並沒有留下什麽值得誇耀的輝煌戰績,但是他在澶州北城的吊橋前的舉止已經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滅的形象。就仿佛他是專為那一瞬間而生。可他還比不上另一位聲名顯赫的將軍。

上黨名將李繼隆。

李將軍也死了,澶淵之盟就像一道分水嶺,有多少英雄就像是為它而生,為它而留存著生命,一旦它確定之後,這些人就隨之煙消雲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裏,從此再也不見了……其實寇準也是這樣,嚴格地說,這次罷相以後,真正意義上的那個寇準就已經死了。他就是一位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民族而生出來的特殊人物。

在戰爭中珍貴無比,戰爭過後只是一堆垃圾。這次他又坐上了電梯,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裏,等他第三次回來時,他就變了。

再不是英雄,只是一個黨棍、政徒,戀權不放的愚人而已。

他走後,宋朝的上層建築再次重組,東府宰相集團那邊,首領人物換成了王旦,參知政事的是馮拯、趙安仁;西府樞密使那邊正使是陳堯叟,副使是韓崇訓、馬知節。看一下名單,是不是少了一位重要人物呢?

王欽若,王愛卿哪裏去了?

他有更重要的事,除了掛一個樞密副使的頭銜之外,他在攪盡腦汁,以求突發奇想,去應付皇帝交代下來的超重大任務,那可不止是聰明,或者是高超的語言藝術就能搞定的了,必須得博古通今,把有史以來最頂級的皇帝們的心術都摸清楚了才行。

“王愛卿,想好了嗎?”四顧無人時,趙恒問,“朕得怎麽辦,才能挽回顏面,讓萬眾敬仰啊?”

“容易,”王欽若一臉的輕松,胸有成竹。“哪兒跌倒的哪兒爬起來,您可以再來一次親征。這次遠點,直接收復燕雲十六州,只要您大振神威,一戰成功。那樣不僅契丹人會拜服在您的腳下,就連您的父皇太宗陛下,開國太祖陛下也都比不上您。千秋偉業,蓋世名聲,就此唾手可成!”

趙恒只想唾他一臉唾沫。他的腦子瞬間閃回到兩年前冰天雪地裏的澶州北城頭。再回到那個鬼地方,甚至到更遠的幽州,再去和契丹野人拼命……很好,可以把王愛卿精確擺放到澶州北城外七百步的地方,然後架起“一槍三劍箭”,本皇帝親自瞄準,轟他一炮,以解俺心頭之恨!

竟然敢惡搞我。可趙恒卻沒法直接發火反對,還得冠冕堂皇地解釋:“河北的百姓太苦了,剛剛得到喘息,朕怎麽能再把他們推進戰爭的火坑呢?打仗暫時不行了,你再想想別的辦法?”

王愛卿繼續冥思苦想:“這個……如今天下太平,再想驚天動地,實在不容易……不過,”突然間靈感從兩千年以前跳過來,直接砸中了他。“啊,陛下。”王欽若瞬間爆炸:“想起來了,封禪!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效果立竿見影,威名萬世流傳,簡直可以震動四方,賓服蠻夷,使您的名聲達到凡人不可乞及的頂點!”

“啊?”趙恒一臉茫然,不知是被嚇的,還是先期進入了“頂點”狀態。

“不過,”王欽若瞬間又低沉了下去,“封禪可不是隨便就能做的啊。不是要有超級功勛,比如說漢武帝大破匈奴……”王愛卿瞬間瞥了一眼皇帝,暗示北伐契丹是同等當量的功業,但立即收回目光,皇帝神色不善。“但是遇到了千載難逢的‘祥瑞’也是可以的啊,上蒼賜福,神靈顯聖,那是昌盛的預兆,人間必須設壇封禪,來回報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