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啊……天殺的城墻(第3/12頁)

雨大到了連當時漢族軍隊中最精銳的宋朝禁軍主戰軍團都無法正常行軍,被迫整整停留了十八天。

戰局瞬息萬變,前面的曹彬、黨進已經深入了北漢國境。怎麽辦?趙匡胤還能沉得住氣,他那些虎狼之性的部下們卻再也忍不住了,他們在大雨裏四下亂竄,沒事找事,幾天之後居然給趙匡胤抓來了一個北漢的奸細。

趙匡胤如獲至寶,要說他一點不急那鬼都不信!他立即親自審問這個倒黴的間諜,北漢國內,具體到太原城裏,這時候到底怎樣了?

間諜的回答讓他龍心大悅——太原的老百姓苦啊,都盼著你呢,白天黑夜地等,都罵你為啥來得這麽慢!(城中民罹毒久矣,日夜望車駕,恨其遲耳。)

趙匡胤大笑,不僅沒殺他,還賞了他一身新衣服,打發他逃命去了(帝笑,給衣服縱之)。

但後面發生的事情表明,這個命大的奸細可真是個機靈鬼,懂得在什麽時候說什麽話,結結實實地擺了趙匡胤一道。但是在當時,趙匡胤還是被大大地鼓舞了,他命令,趁著雨勢變小,馬上起程,盡快趕上前方的曹彬、黨進還有李繼勛,盡快突入北漢的國境。

前面李繼勛等人早就已經輕車熟路,沒費什麽力氣就再次攻到了太原城下了。太容易了些,讓人都產生了錯覺,是不是北漢已經徹底衰落了,宋朝的軍隊可以隨時隨地到它的國都中心來轉上一圈?而在進攻的途中也真的證實了這一點,北漢當時的第一名將劉繼業(請留意,他本姓楊),就在團柏谷被他們輕易擊敗。

其實說擊敗都有些誇張了,當時劉繼業派出了幾百個騎兵巡邏偵察,結果李繼勛的大隊人馬剛一露面,這些巡邏兵立即舉手投降。宋軍當時就樂了,這就是北漢的精銳?這就是劉繼業手下的兵?劉繼業就是那個“無敵將軍”?要笑死人了,大家夥兒還等什麽?還不快沖上去見識一下無敵將軍到底長什麽樣!

於是宋軍一擁而上,結果就一路馬不停蹄直接沖到了終點站——北漢都城太原城下。而且,很快他們就知道了,一直跑在他們前邊,怎麽追也追不上的“無敵將軍”剛剛逃進了太原城,就被自己的皇帝劉繼元給解職查辦了。

“哈哈哈……”李繼勛等人在太原城下縱聲狂笑。再沒有什麽比這更爽的了,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北漢江河日下,前後僅僅相差了三個月,就變得這樣不堪一擊!

還等什麽?攻城!要趕在皇帝陛下抵達之前就把太原城攻下來,把三個月以前就該幹完的活兒辦利索了!這樣才能顯出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無敵將軍”。

於是,噩夢上演。

一個問題——你喜歡阿喀硫斯,還是赫克托爾?

無敵的古希臘勇士阿喀硫斯被傳頌千古,因為他戰無不勝,而且為朋友復仇,殺死了敵方特洛亞的王子赫克托爾……那麽赫克托爾呢?

雖然他也極其英勇善戰,但是終究敵不過半人半神的阿喀硫斯,被殺死後還被拖在戰車後面,繞城侮辱……但這有損於他勇士的英名嗎?在荷馬的史詩中,不斷地看到他與敵軍中最強悍的主將作戰,不斷倒地,不斷站起,一次次重回戰場。也許會有人笑他不自量力,但是,他背後的特洛亞城裏有他的父母妻兒,不容許他後退妥協……他是失敗者,是被殺者,是徒勞者,但是,他不是一位英雄嗎?

那麽請看劉繼業。

劉繼業,本姓楊,名重貴。祖居麟州,後來他定居於太原,所以宋代史書中一般稱他為並州太原人。他的父親叫楊信,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亂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馬,就地占領故鄉,自稱刺史。但楊信雖強,也只是一方人物,無論是後漢、後周、北漢,哪一方興起,他就得歸附哪裏。在後漢時,他被迫派自己的長子楊重貴,到後漢大將劉崇的太原城聽令。

實際上,就是人質。

楊重貴的一生就這樣開始了。要怎樣說呢?縱觀他的一生,無論他走到哪裏,無論他怎樣盡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滿了坎坷和遺憾。他的一生之中,別說尊榮顯貴,就連起碼的尊嚴和生存,都要奮力抗爭。

就連他的名字,都要因為不同時期主人的名字而不斷避諱,他曾經叫楊重貴、楊重訓、楊重勛、楊崇貴,後來連自己的姓都沒法堅持保留,被徹底改名叫劉繼業,成了劉崇的幹兒子。可是由於年齡的關系,卻還要和劉崇的孫子輩的劉繼恩、劉繼元、劉繼文等同輩……但不管怎樣,他忠於每一個主人。

非常遺憾,忠,這是他最為人所樂道的美德,但從個人命運的角度上來說,這是他一生不幸的最大根源。

這時候,“無敵將軍”又失敗了,他沒能把來犯的宋軍擋在國門之外,相反一路敗退,逃回都城。這都讓君王惱怒,讓敵人恥笑。可是要注意,一來他無敵的威名是在與契丹長年對抗中得來;二來,缺兵少將,難道要讓他真的以一敵萬,以自己一個人就搞定所有敵人?真的只有那樣才符合什麽該死的“無敵”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