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愛我的間諜(第4/7頁)

就是這三個人,郭無為、侯霸榮、惠璘,讓趙匡胤改變了己定的“先南後北”的基本國策,在劉鈞剛死的時候,迅速地向北漢出兵。

因為他們許諾,只要宋朝大軍兵臨城下,就能迫使劉繼恩出降,不然,就發動政變,把劉繼恩推翻。

趙匡胤經過縝密分析,得出結論,這是完全可能的。第一,郭無為在北漢經營多年,黨羽眾多,有這個造反的實力;第二,劉繼恩以外系繼位,此前並不是王儲,真正的親信黨羽還沒有培養出來。何況劉鈞還有那麽多親生的兒子,白白丟了王位,哪一個不眼紅想拼命?所以只要有人煽風,就一定會點起火來。

那還等什麽?等著日久天長,劉繼恩把位子坐穩嗎?於是火速出兵,但還是晚了。可是在快慢之間,還另有說法。確切地講,不是李繼勛等人慢了,而是郭無為和侯霸榮太快了。

但他們也是迫不得已。

新上任的劉繼恩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人,北漢的國力和當時的形勢讓他沒法證明自己,但是他已經非常努力了。上任伊始,他立即給當朝宰相郭無為再次升官,升到了三公之位——司空。並且在當年的9月10日晚,在皇宮裏大擺宴席,宴請所有的大臣。

當天晚上,每一個臣子都到了,新皇帝第一次請客,誰敢不給面子?可唯獨缺少那位慣例性的主角,北漢朝野第一人,郭無為。他請假了,理由是病了。

在場的人都相視微笑,心照不宣——解氣啊,他郭無為也有今天。人人都知道他得的是心病。因為新皇帝明著升了他的官,讓他當了個什麽“司空”。但是已經明升暗降,把他的宰相給免了。這時候想必是又生氣又害臊,不好意思來喝酒吧!

於是當天晚上,所有的臣子們都喝得非常到位,非常盡興。可是,他們也因此沒有發現,就在他們歡慶郭無為終於倒台的時候,他們的皇帝陛下的臉色也非常的難看。

因為這個宴會,本來就是為郭無為專門招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宴會上直接砍下郭無為的腦袋。

夜宴

當天晚上,北漢的國宴終於告一段落。臣子們盡興回家,皇帝本人滿懷失望關門睡覺。請注意,這時所有的知情者,最負面的情緒也不過就是失望。

只是沒有達到殺郭無為的目的而已。

但是不要緊,這次不行,還有機會。因為劉繼恩畢竟是皇帝,就算不想、也不能明著殺郭無為,但弄個手段找個借口殺一個臣子總是做得到的吧?哪怕他是一個權臣,一個能臣。

就這樣,一切都很平靜,天很晚了,每個人都應該洗洗睡了……可是就在劉繼恩進入寢宮,身邊最多只剩下了他當晚想親熱的那位嬪妃的時候,突然有十多個人持刀破門而入。史稱皇宮中沒有任何的防備,劉繼恩本人更是毫無防備,危急中只能繞著屏風逃跑。但還是瞬間就被這十幾個人亂刀砍死。

這十幾個人中為首的就是侯霸榮,他早就是趙匡胤的間諜了。這是個很奇怪的人,我一直想不通,他是因為什麽才背叛的北漢,投靠了宋朝?

是他被俘虜後貪生怕死?不,絕不是,怕死的還敢做出這樣的事嗎?無論準備得多充分,在一個國家裏刺殺了當時的國王,還能談到安全嗎?那麽是他貪財?也不像,貪財的人都會更惜命,畢竟有命才能享受他賺來的“財”……搞不懂,但是侯霸榮真的就做了這件事。

其剛勇暴烈,就像古戰國時才有的國之勇士,如要離、專諸、聶政。不惜一切代價,突然襲擊幹掉了一國之君。

但是可悲的是,他的命運也像前面那三位古代的勇士一樣——被當時的權謀者計算。就在他剛剛成功,還沒來得及撤離的時候,突然間大群的士兵一擁而入,不由分說,把他們全部砍殺。

這是聞訊而來的皇宮衛士嗎?不,也許直到死後,侯霸榮都不會想到。這些突然殺到的士兵都是郭無為的親信。

他和劉繼恩都把郭無為想得太簡單了,直到他們兩人都死了之後,也沒有弄清楚郭無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郭無為先是敏銳地洞察到劉繼恩當晚的陰謀,馬上稱病不去赴宴,另一方面找來了侯霸榮,說事情必須提前辦了,劉繼恩已經起了殺心,緊接著第二次、第三次殺劫就會接連到來。一次比一次難挨,不如先下手為強,而機會就在今晚。

一心算計別人的劉繼恩絕對不會想到,今天晚上就會有臣子敢對他下毒手。所以,一定會一擊成功。而事實上,事情也真的都按照郭無為的設想而發生了。但是接下來的事情證明,連刺殺北漢皇帝劉繼恩這樣重大的冒險都只是郭無為計劃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精明的權謀家始終都記得,做事情的真正目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