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愛我的間諜(第3/7頁)

時間不等人,每分每秒的流逝都意味著那個可能獲利巨大的秘密的流失。終於,趙匡胤一躍而起,決定了!火速出兵,討伐北漢,理由是——為死去的劉鈞討還公道。

劉鈞有近十個親生的兒子,從大到小一應俱全,可皇位居然傳給了實際上是外甥的劉繼恩。這裏面肯定有貓膩,我不能不管!

必須快,為了速度,趙匡胤命令距離北漢最近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黨進為副都部署;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率領河東諸州精兵分潞州和汾州兩路北征,目標直指北漢的都城太原。

趙匡胤給他們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快,只要你們能盡快地攻到太原城下,你們就會有極其意外的收獲!但是現在一切都不許問,馬上執行!

就這樣,李繼勛等人帶著滿腦子的問號,開始了向太原城的沖刺。一路之上,決不戀戰只為速度,連克北漢軍寨,奪取汾河橋,直逼太原城,並且立即攻城,幹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就把太原城的延夏門給燒了。

但是直到這時,趙匡胤所許諾的那個奇跡一般的收獲也沒有出現……怎麽回事?李繼勛等人在太原城墻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接下來做什麽?等待奇跡?還是玩命攻城?

答案是,攻城。

只能是這樣了,不然還能做什麽?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時遠在開封的趙匡胤的心已經涼了,機會還是失去了。劉鈞7月份死的,他在8月份派出了大軍,不能算慢了。而李繼勛等人更快,他們在9月份就攻到了太原城下。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攻到了北漢的中心所在,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再被指責。

可是,機會還是沒抓住——還應該再快一點才行!因為就在這期間,北漢的皇帝就已經又換人了!

現在當選的是劉繼元。他是劉繼恩同母異父的弟弟,也就是說,仍然不是劉鈞的親生兒子。那麽劉繼恩怎麽了呢?他過分的疼愛這個弟弟,把皇位都拱手相讓嗎?

當然不是,劉繼恩已經死了。就在這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裏。

事情千頭萬緒,但是要從頭說起,就要先提一下北漢的原宰相,那位道法高深的前武當山真人郭無為。

郭無為,他以前的職業真的是道士。在道教的聖地武當山修煉,按時間輩分論起,三百多年以後才出生的絕世高人張三豐還是他的晚輩。

而他的人生哲學也絕對的與眾不同,他認為,當一個神仙的全部目的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風光地下凡。於是他從武當山上飄然而下,找到了當年的郭威。郭威非常欣賞他,但是郭威當時身邊能人太多了,還記得王峻吧?只是一句簡單的警告,就把郭大真人的美夢打得粉碎——在亂世之中,要小心突然出現的縱橫家,來歷不明,能力越大,為害就可能越烈。

郭威恍然大悟,於是郭無為只好另謀高就。他帶著對後周王朝深深的失望,找到了郭威的死對頭劉崇,從此開始在北漢平步青雲。到了劉鈞的時代,他已經是北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大人了。而且他還在北漢的朝廷裏找到了一位堪稱志同道合,從出身到政治願望都極其相似的好同志。

前五台山高僧,現任北漢鴻臚卿繼颙。

兩個人親密合作,把持北漢朝綱,直到劉鈞死了,劉繼恩繼位。這時郭大真人雖然一手遮天,但眼看著北漢一天天地衰弱,而南邊的大宋卻一天天地強盛,他不禁越來越後悔當初為什麽會那麽輕易就離開了郭威——唉,人在第一次找工作時都是年輕氣盛,不知珍惜啊……唉,年輕!幼稚!

而且這麽多年以來,北漢時刻都受著契丹的壓迫和剝削,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罩著你,你得交保護費的!何況契丹人從來不給自己的士兵發軍餉,有本事就自己去搶。可富得流油的宋朝離得太遠,怎麽辦?只好時常拜訪緊挨著的北漢……這就是郭無為眼前的境況。

隔岸看風景,大宋實在美。他深深地覺得,二次創業的時候已經到了。而一個叫侯霸榮的人就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他的面前,讓他的願望有了成真的可能。

侯霸榮,據歷史記載,他以前也是北漢的人,具體官職不詳,但在一次戰鬥中被宋朝俘虜,此後他忍辱負重,心懷故國,居然又成功地單獨逃回了北漢。

這在當時可實在少見,他立即被北漢視為正面典型重點宣傳,來感召民眾多來點鄉土情結。

這人在某一天和郭無為單獨見面之後,就被選為北漢的供奉官。這個官職不大,但是可以隨時在北漢王廷出沒,成了當時劉鈞的隨身近臣。而經過侯霸榮的介紹,又有一個叫惠璘的人,也由郭無為推薦,成了另一名供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