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軍閥混戰,漢帝國終將末日(第3/11頁)

董卓當上羽林郎後不久,就被人推薦為軍司馬,回到涼州參加對羌族的戰爭。戰爭結束後,董卓“拜郎中,賜縑九千匹”。但董卓把這九千匹縑全分給了部卒。此後董卓“數討羌胡,前後百余戰”,也因戰功由郎中遷升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一直征拜至並州刺史、河東太守。至此,董卓可謂平步青雲。

不過,董卓曾討黃巾失敗,被免官。但董卓善於鉆營,賄賂十常侍,當涼州戰事再起,董卓又被起用。東漢政府為了鞏固西北邊防,需要董卓這樣的人。但董卓長期在涼州作戰,掌握涼州的軍政大權,東漢政府便開始對其不放心了,先後兩次要董卓到洛陽來任職,借以奪其兵權。但每次一調任,涼州的羌族就開始搞事,董卓就趕緊告訴朝廷,這邊又發生動亂了,我離不開啊。至於這些羌族和朝廷為什麽這麽有默契,就不是我們所能猜測的了。

東漢政府還想過讓皇甫嵩以武力解決掉董卓,董卓便屯兵河東郡,東漢政府終於還是不敢發難。屯兵河東以後,整個隴西便成了董卓的勢力範圍。手中強大的實力,讓董卓的野心極度膨脹,開始有了問鼎中央政權的計劃。

董卓能進洛陽當政,還得感謝一個人,就是大將軍何進。何進本來是個屠夫出身,因其妹嫁入宮中被立為皇後才受到重用,官拜大將軍,手握兵權。但大將軍的頭銜也不能掩蓋他的愚蠢,東漢徹底崩壞有其很大的責任。

漢靈帝死後,當時十常侍要立陳留王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為帝,並且得到了後宮董太後的同意,而何進主張立何皇後之子也就是少帝劉辯為帝,兩派的矛盾很激烈,都想置對方於死地。後來何進直接在漢靈帝的靈堂上立了何皇後之子劉辯為帝,算是先勝了一籌。何進本想趁機把十常侍一網打盡,但迫於何皇後的壓力一直沒能下手,況且十常侍手裏還有軍隊,不解決這個問題,風險太大。

十常侍手裏的軍隊就是公元188年組建的西園新軍。西園新軍有八校尉,袁紹是中軍校尉,曹操是典軍校尉,但大權掌握在宦官、上軍校尉蹇碩手中,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他的指揮。何進不久之後拉攏了袁紹等人,除掉了蹇碩。但蹇碩雖死,宦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鏟除。於是何進想借地方軍閥的力量消滅十常侍,就偷偷地征召地方的軍隊進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征召西涼軍閥董卓進京。

太監們知道何進的打算後,就要先下手為強,假傳何太後懿旨,騙何進進宮去。何進以為真的是他妹妹召他進宮,沒有防備,剛進宮就被十常侍埋伏的人斬首。何進死後,袁紹等人馬上就沖進宮內誅殺十常侍。十常侍立刻攜劉辯和劉協出逃,後來曹操在路上將劉辯和劉協找到。

正當東漢政權因為十常侍之亂舔舐傷口時,董卓領著他的西涼騎兵到了洛陽。董卓剛到洛陽時,洛陽還有不少的武裝力量,有何進為討黃巾在全國各地募集的軍隊,車騎將軍何苗(何進之弟)的部隊,武猛督尉丁原率領的並州軍。董卓先派他弟弟董旻誘使何苗的部下吳匡殺掉何苗,何進、何苗的部隊群龍無首,只有任董卓收編。然後董卓又誘使呂布殺掉丁原,扶植呂布為並州軍閥的新首領,於是基本上招降了並州軍。至此董卓手握重兵接管了東漢政府。

董卓雖然為人很狡猾,帶兵打仗還算有一手,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低能兒。董卓一上台,就幹了一件很招人詬病的事情:廢少帝、立獻帝。董卓無論是想做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梟雄,都不應該幹這事。忠臣能廢立皇帝嗎?當然不能,幹了這事就不是忠臣;奸臣為什麽要廢立皇帝?皇帝昏庸不是正好行篡位之事嗎?董卓真的應該好好學學王莽,王莽的篡位可謂是標準的教科書式的典範。當然,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是有其理由的:獻帝為王美人所生,董太後所養,董卓與董太後是遠親,董卓立獻帝後,以外戚身份輔政就名正言順了。但董卓沒有把這件事做漂亮,給了人太多的攻擊把柄。尤其是名士,也就是清流,開始跟他勢不兩立了。

董卓剛到洛陽時,就把當初受了黨錮之災的名士們都平反了,蔡邕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名士們對他還是有期待的。但他做了廢立皇帝的舉動,跟名士的關系一下就僵了。

還有一件敗筆是董卓不能有效地約束兵士。董卓的嫡系是西涼兵,在涼州野慣了,到了洛陽城裏,還要搶劫富戶,奸淫婦女。洛陽是京城,能在這裏居住的可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家,跟朝堂上的官員、皇親國戚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他的軍隊這麽一幹,就把所有的利益階層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