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氓當皇帝(第3/19頁)

秦始皇車駕出行,一般都戒備森嚴,禁止老百姓觀看。但偶爾也有破例的時候,即允許路旁的百姓觀看,任人瞻仰。史書記載的“縱觀”,即是任人觀看的意思。劉邦有幸趕上這一盛大場面,當時,道路兩邊人山人海,劉邦被人流湧至前沿,他站穩了腳跟,終於看到了皇帝車隊在他面前駛過的情景。據文獻記載,天子車駕出行,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除皇帝乘坐的金根車、五時副車之外,大駕有屬車(包括兵車在內)八十一乘,法駕有屬車三十六乘,小駕有屬車九乘。秦始皇此次車駕出行,不是出函谷關巡行帝國的東土不會配備八十一乘屬車的“大駕”。但他恩準百姓“縱觀”,用配備九乘屬車的“小駕”又不足以在百姓面前顯現皇帝的神威,因而他下令配備有三十六乘屬車的“法駕”。由金根車、五時副車、三十六乘屬車和儀仗所組成的車隊,可謂是浩浩蕩蕩了。

秦始皇當年所乘坐的車駕,實物當然難以保存至今。但是,1980年秦始陵出土的兩駕銅車、銅馬、銅俑系精美的仿真制品,大小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車與系駕的結構完全模擬實物,與真車馬基本上沒有差異。也許是被這華麗的場面所震撼,劉邦情不自禁地感嘆了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第二年秋天,沛縣下一批來鹹陽服徭役的民夫到達阿房宮工地,劉邦這才帶領去年秋天來到這裏的民夫啟程返回家鄉。之後,劉邦多次隔年帶領服徭役的民夫去鹹陽,這就是《高祖本紀》所說的“高祖常繇鹹陽”。

從這之後,劉邦就開始喜歡上了“常繇鹹陽”這份工作,樂此不疲,但這次要押送的徭役都是一些“危險分子”,不是普通的農家子弟,而是有刑罰在身的罪犯,並且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鹹陽城的阿房宮而是需要修皇陵的驪山。當時正是始皇帝病死沙丘的前夕,國內局勢動蕩,人心不穩,好友兼同事的蕭何對劉邦暗暗擔心,這次出發可能會有危險,劉邦本人也感覺到氣氛與往常不同。然而他多年來自告奮勇地往返鹹陽,大家又都擁護他,劉邦也不好推辭。

果然,出發沒多久,就有人開始逃跑,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湖“豐西澤”時,劉邦押送的徭役已經跑了一大半。“豐西澤”仍屬沛縣境內,離目的地還早著呢,可是逃跑的人又沒有辦法追回來。劉邦心裏也開始犯嘀咕,按這個速度,到不了驪山,這些犯人就都跑光了,依照嚴苛的秦律,自己也難逃一死。與其到驪山去送死,不如順水推舟把大家都放了,自己也逃吧。就這樣,劉邦在“豐西澤”把剩下的徭役全放了。大家看到劉邦這麽講義氣,心裏也很感動,一些人當場就表示要跟著劉邦幹事業。於是,帶著這十幾個人,劉邦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芒、碭兩山在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南,芒山縣是沛縣西南方的鄰縣,芒山在北,碭山在南,其間相距僅八裏。芒碭兩山是蘇北丘陵的東緣,海拔並不太高,但位於低窪的沛豐沼澤地的南沿,其相對高度亦足以稱為這一地區小有名氣的山陵,況且山間有古樹密林,雜草叢生,蜿蜒起伏於“山澤巖石之間”,不乏匿身之處,可供輾轉棲身。

劉邦帶著十幾個人就在這芒山、碭山落草了,而他放了徭役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家鄉。這讓妻子呂雉坐不住了,於是,她把年幼的女兒、兒子交給二老,踏上了尋夫的行程。

傳說劉邦到了哪裏,哪裏就會有五朵彩雲。劉邦造反後,呂雉被官府的人抓到了監獄。後來,呂雉出獄了想要找到劉邦,就跟著五朵彩雲找。由於經常往來於沛縣與芒山、碭山之間,漸漸地家人都知道了劉邦其實就在西南方的芒山、碭山上。

劉邦在山上漂泊的時候,山外的世界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病危的秦始皇終於在沙丘病死。繼承皇位的秦二世倒行逆施,到處都是人心惶惶、怨聲不斷,最終爆發了大澤鄉起義。沛縣縣令是個老滑頭,當時每天都會傳來官員被殺的消息,他日夜苦思,害怕自己會被起義的農民殺掉,又害怕遭到秦朝政府的討伐,畢竟自己還是一名公務員呢。

考慮了半天,沛縣縣令終於決定“隨大流”,跟著農民造反,於是把蕭何和監獄官曹參找來商量。蕭何一聽,這事風險太大,以秦朝官員的身份造反,你敢做不見得別人敢相信你。於是,他又出了一個主意:不如把流亡在外面的沛縣人召集起來,利用他們的力量號令百姓!縣令一聽,這個主意好,不僅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還可以杜絕後患,簡直是一箭雙雕啊!於是就問:“沛縣有哪些逃亡出去的人呢?”蕭何此時就推薦了劉邦。此前劉邦“亡匿隱”的消息早已傳開,縣令也心知肚明,立刻派人找到呂雉的妹夫樊噲,讓他通知劉邦趕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