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第6/26頁)

孩童時期就有細致的觀察能力,所以他看人也很準,長大後成為名噪天下的人物品鑒大家。阮籍比王戎大二十四五歲,整整大了一輩人,但是很欣賞王戎。有時候阮籍去王家做客,進門就對王戎的老爸王渾說:“你這人太俗,把你兒子王戎叫出來,我跟你聊還不如跟他聊!”王戎十四五歲就認識了阮籍,後來也是阮籍介紹他加入竹林交遊的隊伍的。

由於王戎年紀小,所以活到了西晉,並且當上三公的大官,但是他後來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極其貪婪吝嗇。他家有棵獨一無二的李子樹,結的李子非常好吃,他就高價售出。這位老兄還怕別人得到李子核後把優質李子樹種出來,居然把每一個李子核都鉆掉再出售。

這還不算,他外甥結婚,他送了一件單衣。對,沒錯!瑯琊王氏大家族的大官王戎,給侄子送了一件單衣做賀禮。可是沒過幾天,他居然又把這單衣給要了回來……

這還不算!他的女兒——親生女兒結婚的時候,向王戎借了一筆錢,大約幾萬塊,暫時沒還。這要擱一般人,就當給女兒的嫁妝得了,你又不缺這幾個錢。可是王戎不行,再見到女兒的時候拉著一張臉。女兒知道老爸的心思,就趕緊湊了錢還回來,王戎這才笑臉逐開。

王戎吝嗇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為世人詬病,不過,這很可能是他的避禍之舉。你想想,在權力集中的社會,皇帝最擔心的是什麽?是臣子權力過大,威脅到自己。王戎是瑯琊王氏家族的人,又是部級高幹,在晉朝權傾一時,要是再有清廉之名,免不了被猜忌——你權力都這麽大了,還名聲這麽好、人氣這麽高,你到底是想幹嗎?所以他就用貪財吝嗇以自汙,表示自己沒有野心——人眼裏只能看到錢,也就不會有更大的政治抱負了。

由此可以談談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怪現象:大凡圖朝篡位或者權傾朝野的權臣,許多都是一副君子面孔,有清廉勤政的形象,比如王莽,比如曹操。但只要是富甲天下的貪財鬼,一個個就都忠誠得不得了,最典型的就是和珅。

為什麽呢?因為權臣有更大的政治目標,所以財物對他來說是次要的;而貪官只有保住自己的地位、保持朝局的安穩,才會獲得更大的貪汙機會。

所以歷史上,一旦有某個大臣被懷疑功高蓋主、權力過大,就會表現出貪財以自汙名節,用以保全自己,王戎,大約就是這一類。

今天,情人之間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語,還和王戎有關。

那時候,“卿”是對小輩的昵稱,不是敬稱,所以地位低下的老婆,一般不能隨便這樣稱呼自己的丈夫,只有父親稱呼兒子或者皇帝稱呼大臣,才可以說“卿”——這是一種不那麽尊重的昵稱。

但是王戎的老婆偏偏不幹,她整天“卿長卿短”地稱呼王戎。王戎怒了,說你怎麽可以這麽稱呼我呢?王夫人說:

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世說新語·惑溺》)

這兩句話實在經典。我沒法翻譯,裏面的俏皮幽默感翻譯出來就沒了,只能稍微做個提示——第一句的親、愛都是動詞,即覺得你親近、愛你的意思。後面的“卿卿”,即:以“卿”來稱呼“卿”。

由此,還有了一個成語,那就是“卿卿我我”。

王戎活了七十多歲才死去,在魏晉時期,實在算難得的高壽了。

阮鹹是個音樂家,阮籍的侄子。今天在民樂中,還有種彈撥樂器叫作阮,形似琵琶,根據尺寸大小分為大阮、中阮和小阮。這種樂器之名就緣於阮鹹,因為阮鹹當年非常善於彈奏這種樂器。

在當時,還有個精通音樂的人,叫作荀勖,也是名門之後。那時候沒有標準音高、沒有留聲機、沒有調音器,音階關系全憑耳朵和音律學數字的推算。阮鹹認為荀勖的音律不準,荀勖很生氣,就找了個機會把阮鹹貶到外地。但是到後來,有個農夫在田地裏耕地,得到一根周代的玉尺,正好是用來校準音律的。荀勖用那根玉尺測量自己所造的樂器,都差了那麽一點點,這才佩服阮鹹的高明。

阮鹹蔑視禮法,孤傲清高。阮家雖然也是大族,但是族內也有窮富。窮富兩支住在一起,但是中間隔了一條道,道北的富,道南的窮,阮鹹就住在道南。

夏天陰雨較多,衣服容易發黴。到了七月七日這天,就有曬衣服的習俗,但是這也成了一個比賽奢華的機會。到了這天,道北阮氏都把自己家綾羅綢緞搬出來顯擺。而阮鹹呢?他則把自己的內褲挑得高高的,掛在竹竿上。自嘲說:“大家都在曬好東西,我也不能免俗!”諷刺之意,溢於言表。

阮鹹也像他叔叔阮籍一樣,很愛喝酒,並且有意效仿之,學習其放蕩不羈。比如他請族人喝酒,嫌杯盤碗盞比較麻煩,不如大家圍坐一起,圍著酒缸把頭伸進去喝!喝著喝著,家裏的豬聞到酒香,也循香跑來,伸頭進酒缸喝酒。阮鹹也不以為意,和豬一起暢飲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