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我有一個夢想(大結局)(第3/5頁)

戚同文同有所感,頷首道:“七年前,我等挺直腰板去了河西,而今,我等也可以昂首挺胸再入定鼎門!”

在定鼎門外,早有官吏在等候迎接。戚同文與李谷說話的當口,相迎的官員已經快步走了過來,為首便是章子雲,他對戚同文一行人深深一禮,“諸位先生,此行辛苦,陛下已在宮中等候,請隨我入宮。”

戚同文與李谷相視一眼,不約而同整整衣襟,昂首大步走進定鼎門。

他們已然知曉,此番再入定鼎門,大唐的青史上,必然會留下他們的名字。

……

見過戚同文與李谷後,李從璟接到了北邊傳回的軍報。

他在崇文殿看完這份軍報時,雨落洛陽城。

手持軍報,肅立殿門,望著雨中的洛陽城,李從璟久久不曾挪動。

耶律斜涅赤率領契丹精騎,迂回奇襲古北口,太子李重政率古北口守軍,在被兩面夾擊的不利態勢下,與敵血戰三日。

三日後,夏魯奇突破七老圖山,兵鋒直進西樓。直到這時,夏魯奇才令李從璋回援古北口。

李從璋趕到古北口的時候,雄關已成地獄,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火光遍地。

太子李重政站在血火關頭,問李從璋,大軍是否已經突破七老圖山。

李從璋回答,大軍已經突破七老圖山。

太子笑了笑,而後倒了下去。

此一戰,太子不避矢石,親上戰陣,與敵血戰,刀傷四處,箭傷六處,其它傷口七處,終率劣勢兵力,打退耶律斜涅赤進攻,直至援軍趕至,才累倒在城頭,一睡兩日方醒。

雨聲漸大。

李從璟又看了一邊軍報,臨了露出一個笑容,“這就是我大唐的太子,這就是我大唐的兒郎,這就是我大唐盛極天下、威服諸邦的資本!”

……

定鼎七年冬,李重政、夏魯奇率禁軍十五萬,並及盧龍軍,滅契丹國。

……

定鼎八年,於契丹國故址設遼寧行省,以耶律敏為布政使。

耶律德光,押送洛陽。

同年,於韃靼部設蒙古行省,以阿狸為布政使。

巴拉西,送洛陽。

定鼎九年,渤海國大明安自請為大唐行省,李從璟許之,設吉林行省,以大明安為布政使。

同年,蒸汽機在洛陽學院面世,引發科技浪潮。

定鼎十一年,郭威率禁軍,匯同李彥超,出兵吐蕃。

定鼎十二年,平吐蕃,設西藏行省。

同年,改元復興。

復興元年秋,宰相莫離上奏,請重建大明宮,李從璟許之。

……

春日,風和日麗。洛陽宮城,李從璟與莫離在閣樓中對坐暢飲。

“歷經近十載,大明宮終是建成了,離身上又卸去了一個重擔。今日來與陛下暢飲,也是想借此時機,跟陛下告老還鄉,回晉陽去閑居。”莫離飲盡了杯中的石凍春,放下酒杯的時候,對李從璟如是說道。

李從璟呵呵笑道:“從定鼎五年到復興十年,宰相還沒做夠二十年,就想著要偷懶了?”

莫離撫了一把胡須,笑道:“宰相是沒做到二十年,但離如今,卻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這個時候回鄉養老,還能再到處走走,看看我大唐的大好河山,若是再等一些年,怕是就走不動嘍!”

李從璟又飲了一杯,咂咂嘴,不無調侃道:“辭了官,你倒是能落個清閑自在,我就不行了,便是想去四處看一看我大唐的錦繡河山,也是沒個機會——總不至於到處巡遊,或是微服私訪吧?”

莫離笑道:“萬裏河山,不都在陛下心中嗎?未必一定要在眼前的。”

李從璟笑罵了莫離幾句,“年輕的時候沒見你阿諛奉承過,臨到老了倒是油嘴滑舌起來。”

言罷,李從璟忽然陷入了沉默,良久,才喟嘆道:“從晉陽少年郎,到如今的帝王將相,莫哥兒,這三十多年來,虧得有你在身旁啊!”

莫離心有所感,也不禁大受觸動,“晉陽少年郎,孟平,章子雲,那些年身在市井,或者窗前溫書,或者混跡街頭,嬉笑怒罵,可真是意氣風流。”

李從璟點點頭,“淇門建軍,多了李紹城、蒙三、王不器、衛道、李榮、趙象爻、丁茂、史叢達、林英林雄兄弟……當然,還有桃大當家,第五姑娘。”

“神仙山桃大當家,不僅把臣和孟平等人卷到了山上,神仙山下單騎長槍,還差些將百戰軍主將挑下了馬。當年風姿讓人至今思之,猶且神往不已。”莫離半是感慨半是打趣。

李從璟繼續追憶,“到了懷孟,就有了郭威,有了兩萬百戰軍,而後就有了皇後,有了丁黑,出戰河上,奔襲大梁,又是許多人許多事,思之不及。”

莫離笑道:“出鎮幽州,就有了四大才子,八大驍將,辦演武院,便有了無數傑出將校,安重榮、趙弘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