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雄才大略為君王,盛世帝國新大唐(四)

首先抵達幽州的是先鋒百戰軍,與盧龍軍是故人,時任主將趙弘殷,也是老面孔,李彥饒出城相迎、安排紮營事宜的時候,與趙弘殷相談甚歡。

出征契丹的軍隊由太子李重政與樞密使夏魯奇率領,前者是招討使,後者是行營都統,來的也是禁軍精銳,久負盛名的將領,除卻出鎮河西、安西的部分,如安重榮、高行周、王思同、李從璋、李彥卿等,俱都隨行在列,不過孟平沒有隨軍前來,作為軍功已滿的將領,他如今統率五萬禁軍坐鎮洛陽。

趙弘殷沒有在幽州停留多久,既是先鋒,自當有先鋒的位置,兩日後就去了儀坤州。抵達儀坤州後,趙弘殷著即安排駐紮,並且派遣大量遊騎、斥候,依照慣例,對方圓五十裏範圍內的敵軍勢力,進行拉網式的清掃。

隨著十五萬大軍陸續過境,幽州一線的百姓,俱都聽聞了帝國要滅契丹的風聲,於是群情激昂,婦孺老弱自發組織起來,攜帶酒肉吃食守在官道旁,見著行軍隊伍便湧出來,逮著誰就是誰,把攜帶的東西都塞過去,青壯男兒則紛紛湧向軍營、官寺,振臂請命隨軍出戰。

——然而更多的青壯,卻早已被組織起來,運輸大軍的各種物資,保障大軍的後勤供應。

……

依舊是初秋,依舊是幽薊邊界。

官道旁有一家木棚搭成的小店,看起來依然頗為簡陋,裏面依然只有三五張木桌,幾條板凳,簡單卻不淩亂,桌凳擺放得很是整齊有度。

木櫃旁,一個年邁的老人,依舊斜躺在藤椅上,眯著眼睛享受午後的斜陽,低聲哼著不知名的小曲,手指在扶手上有節奏的輕輕敲打,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

小溪邊,照例響起一陣悠揚的笛聲,婉轉綿長,正如這初秋的風,和風中飄然的落葉,帶有一絲淡淡的蕭瑟和清愁,卻又似精靈般輕盈靈動。店中的客人不知不覺被吸引,都偏過頭望過去。

哼著曲調怪異小曲的枯瘦老人,停止了手上的動作,微微起身,看向溪邊。他那已經渾濁的老眼中,依然有憐愛,只不過憐愛之外,還有些難以言說的情緒。

小溪旁吹響梆笛的,不再是那豆蔻年華的少女,而是人到中年的婦人,只不過她的膚色依然很光滑,讓她看起來還不到三十歲。一曲罷了,婦人沒有等老人喊她招待客人,就主動從溪邊回來。

笑著與老人言談兩句,婦人就進了棚子,主動招呼棚子裏不多的客人,詢問他們的需求,為他們端上茶水。

事情並不多,婦人做完之後,就搬個了小凳,坐在老人身邊,與他閑話家常。夕陽從棚檐落下來,散發著些許暖意。

“官寺每年都會給您派發糧食銀錢,足夠您衣食無憂了,怎麽還要守著這件小棚子,每日來回折騰,您也不嫌累?”婦人溫柔的語氣中帶著些許責備。

老人笑了起來,露出已經沒剩兩顆牙齒的牙床,“衣食無憂又如何?若是手上沒個事做,那會閑得慌,就真是混吃等死了。這棚子雖然不大,但卻是趕路人歇腳的好地方,我守著這個棚子,每年也不知要方便多少人。”

婦人又是敬佩又是無奈,只得說道:“我就說怎麽昨天看賬本的時候,發現您每年還倒貼銀錢呢,原來就沒指望著賺錢。”

老人笑得像個頑皮的孩童,透露著一股自我滿足的得意。

不時,官道上出現了一支騎隊,不是軍中甲士,也不是行商隊伍,談不上鮮衣怒馬,卻也衣著不凡,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等閑角色,像是哪個大戶人家出遊。

藤椅上的老人,眼睛眯了起來,眼中一閃而逝的精光,暴露出他心緒的波動。因為他發現了一個故人,準確的說,是和許多年前一樣,裝扮一樣的故人。

那個故人,年過不惑,背著六把刀。

這世上會背六把刀的人不多。實際上,老人一生也只遇見過一個。事實上,讓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不是那個背六把刀的人,而是那人跟隨的對象。

眼下,在那個背六把刀的人身前,是一個錦衣少年公子,玉帶白馬,豐神俊朗,沒有帶冠帽,這意味著他還沒到及冠之年。

騎隊在小店外停了下來,當先的錦衣少年下了馬,走到老人面前,行了一禮,笑著道:“老人家安好。”

老人祥和的笑了笑,很好的將眼中微弱的精芒斂去,“郎君有何貴幹?”

“來討碗茶水喝。”少年郎的笑容不輕不重,沒有刻意為之的謙和,反而讓人覺得親切。

涼棚裏的婦人神色有些異樣,自打她見到那錦衣少年,就在遲疑著要不要去見禮,不等她拿定主意,老人已經讓她伺候些茶水,婦人便收起了心思,專心做些已經很多年沒有做過的事。

婦人伺候少年郎茶水的時候,老人看向那背著六把刀的男子,“你我可曾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