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錦繡江山萬萬裏,陽關未必無故人(二)(第2/2頁)

當年李從璟平定孟知祥時,張金秤作為雇傭軍擾亂西川被俘,而後就被劍子要了過去,作為代價,劍子自此成為軍情處客卿,被軍情處派回河西,作為軍情處構建河西情報網的前鋒卒子,眼下他與歸義軍混在一處,也實屬情理之中。

“張參軍此番前來肅州,是歸義軍有意助王師一臂之力,與王師一起攻克肅州城?”臨了,吳生如此問張金來。

張金來苦澀一笑,“區區甘肅之地,有十萬王師來伐,何須我歸義軍插手。此番某奉命前來,乃是要緊急告知王師,西州回鶻糾集西域諸部,正在犯我沙州西境!”

……

靈州。

李從璟已經準備啟程回洛陽。在這之前,他已經得到了禁軍取得甘州會戰大捷的消息,繼續坐鎮靈州已經沒有多大用處,眼下得趕回洛陽主持帝國軍政大局。儀坤州傳來的軍報不容樂觀,耶律德光對盧龍軍的攻勢分外兇猛,饒是夏魯奇和李彥饒合力,至今也沒能討到多大的便宜。

不同於巴拉西、石敬瑭、杜論祿加、藥羅葛狄銀這些部族首領,耶律德光擁有的是一個制度齊全的國家,原本在他的手裏,契丹國會成為遼帝國,是中原一統後的趙宋都無法戰勝的。此等存在,自然不是小魚小蝦,他本身甚至擁有某些連昔日吳國都不具備的威勢,若非早年間李從璟仗著各種因素,讓契丹吃了許多暗虧,恐怕在他統一中原後,就不是向河西、西域用兵,而是要傾舉國之力,才能與契丹一決勝負了。眼下夏魯奇和李彥饒不能迅速擊退契丹攻勢,實在是沒甚麽好奇怪的。

對李從璟來說,儀坤州戰事僵持,對大唐財政來說是個莫大負擔,這是如今正在進行各項軍政大建設,和百業都在大發展的大唐帝國,所不能接受的。

在離開靈州的前日,第五姑娘跟李從璟說了一個談不上要緊的消息,“劍子到肅州了。”

“怎麽,難道他想要來靈州見朕?”李從璟不以為意的笑問。

第五姑娘遲疑了片刻,忽然湊到李從璟耳邊,小聲跟他耳語了一陣,說完就頗有些幽怨的瞧著他。

臉色有些變化的李從璟苦笑不得,“這倒真是令人意外,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等事,朕先前竟然一直沒有察覺……但就算如此,朕也沒有在靈州等他的道理。”

李從璟看了第五姑娘一眼,忍俊不禁道:“你不必用這副幽怨的眼神看朕,朕縱然不是一代明君,也不會是糊塗之人。”說罷,一個沒忍住自己就大笑起來。

笑罷,李從璟眼中掠過一抹悵然之色,“朕若非是大唐皇帝,倒是真會有縱馬河西,仗劍與劍子再戰一場,坐群山之巔與其論道的心思。然而朕的確是大唐皇帝,這些詩情畫意與閑雲野鶴之事,只能是偶爾想想的事物,沒法子多作掛念。”

第五姑娘拿一雙小眼睛使勁兒瞅著李從璟,仿佛要把李從璟看出個三頭六臂來,“陛下當真只是想跟劍子大戰一場,再坐而論道?”

李從璟心頭一囧,不禁想起劍子的風采,頓有許多不能明說的念頭,但他很快回過神來,旋即把臉一板,佯怒道:“還不退下!”

……

從靈州回洛陽,路程遙遠,隊伍行進的速度也不太快,皇帝儀仗自有威儀,不是想快就能快的,縱然李從璟想要快馬加鞭,也無法舍棄大隊只率輕騎回奔,眼下到底沒有太要緊的事,行為不合常理免不得要被大臣勸諫,那些聒噪之輩煩起人來實在要命。

如是,李從璟回到洛陽時,已是隆冬時節。

閑話姑且不敘,只說李從璟回洛陽後處理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召見蘇禹珪,詢問他《大唐律》的編撰進度,畢竟這是關系李從璟實現“依法治國”大藍圖的要害。

就在李從璟與蘇禹珪討論《大唐律》的時候,一道震驚朝野的消息被送到李從璟手裏,言說的卻是率領艦隊出海南下的莫離,從海上登陸昔日天竺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