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有人北上去做賊,有人出城去止殺(第3/6頁)

巴拉西比石敬瑭年輕個十來歲,被這樣一個後輩,一見面就當著眾人嘲諷,石敬瑭心中頓時不快,顏面無存,不過卻也不至於立即變臉,誰讓他有求於人呢,也不好反諷,“可汗年輕有為,本帥可是敬佩得很。”

石敬瑭以退為進,巴拉西得了誇獎,卻沒有就此息事寧人的意思,冷笑道:“石帥話倒是說的漂亮,然而韃靼部人務實,僅憑花言巧語可是沒用的,得有實際的好處才成。”

石敬瑭早有準備,聞言揮了揮手,立即就有一份禮單送上,“夏州貧瘠,沒有甚麽好物什,還望可汗不要覺得禮薄。”

巴拉西聽到左右給他念禮單,眼前漸漸明亮,看石敬瑭的眼神就帶上了幾分揶揄之意,“都說漢人官員,最擅長欺壓自己的百姓,搜刮同胞的錢財,看來石帥是個中高手啊,也不知為了這份禮單,石帥讓多少人家破人亡了?”

石敬瑭一味拿熱臉貼冷屁股,心中老大窩火,然而不等他說甚麽,巴拉西已經接著道:“不過這還遠遠不夠!我跟石帥不一樣,我心系每個韃靼人,你這些禮物,我平分給所有族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好處?憑此就想讓我出兵牽制唐軍,你這是在癡人說夢!”

饒是石敬瑭向來自詡修身養性頗有成就,面對巴拉西這等嘴臉,也是給噎得說不出話來。

石敬瑭只能告訴自己大局為重,循循善誘道:“夏州偏狹之地,物力就這麽多,可汗若想要更多的財富,只能去中原取。彼處金銀遍地,有無數珍奇,糧食布匹鐵器更是搬都搬不完,而這,正是本帥此番來此的目的,為助韃靼部財物豐收,本帥可以奉獻所能。”

這一大段話,巴拉西的左右翻譯了好一陣,他聽完後使勁兒打量石敬瑭一陣,就像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怪物一樣,片刻後搖頭嘖嘖道:“你們中原人真是莫名其妙,竟然願意讓外族侵入自家任意劫掠,有句話怎麽說的……引狼入室,對,就是這句話。這對我們韃靼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面對外敵,我們族人向來都是齊心協力,石帥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這一番頗有幾分發自肺腑的感慨之言,落在石敬瑭耳中,並沒有讓他羞憤欲死,他有他的行事準則: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是我連命都沒有了,國家好與壞跟我有什麽關系?

巴拉西最後道:“你最好記住你剛才的話,若是日後我發現你言不由衷,有意欺騙我韃靼人,我必然叫你好看!”

韓延徽看著兩人說話,只是面帶微笑的站在一旁,眼見石敬瑭如此“謙讓”,他心頭不禁冷笑連連,暗自尋思道:看來這石敬瑭為達目的,的確是不擇手段,如此正好,稍後談條件的時候,我正好獅子大張口。

轉念間,韓延徽又想道:這石敬瑭狼子野心,說到底與我是一丘之貉,如是觀之,我倆倒該把酒言歡才對。

想到這,韓延徽頓時有啼笑皆非之感。

忽的,他眼角余光注意到石敬瑭身後的石重貴,不由得眉頭微皺:此人是誰,竟然有如此風貌,端得是少見。只是此人為何臉色這般扭曲,難不成是不喜石敬瑭方才的言語?也對,石敬瑭的那些話,怕是沒幾個漢人願意聽。

眾人進入營地中最高大的那頂帳篷,然後分別落座,因為此地距離韃靼部較近,算是韃靼部的勢力範圍,巴拉西便毫不客氣的坐了主位,配合他一臉睥睨的神態,的確有高高在上之感。

議事的時候,石敬瑭說道:“河西戰端一旦開始,朝廷必定大舉來伐,等到朝廷的兵馬集聚到河西一帶,國內空虛,這便是契丹與韃靼部的機會。幽州、雲州之地,雖然邊防嚴密,但是只有那幾萬邊軍,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以契丹和韃靼部的實力,要破關而入並不太難。”

“而一旦契丹和韃靼部突破邊關,廣袤中原大地,將再無能阻攔草原精騎的地方,一朝飲馬黃河之畔,中原大地的財富、糧食、人丁,契丹與韃靼部可以予取予求,想要多少就拿多少!”

巴拉西冷笑道:“洛陽周邊的關防,難道都是擺設不成?”

石敬瑭笑道:“洛陽周邊的關防,在於防備強敵侵入洛陽,只要諸位不入洛陽,那些關防戍卒,又如何有能力棄關與諸位交戰?其不棄關尚好,若是果真棄關,這才是諸位的大機遇。數十萬草原精騎,在中原的廣袤大地上,要擊敗區區數千戍卒,實在是輕而易舉!其若不棄關,中原廣闊之地,也足以讓諸位賺得缽滿盆滿。”

韓延徽老奸巨猾,他慢悠悠道:“可若是唐軍從河西回軍,那該如何?”

石敬瑭成竹在胸,“唐軍若從河西回軍,路途遙遠,豈是旦夕之事,等到兵馬趕回中原,草原精騎來去如風,早就沒了影兒。非只如此,一旦朝廷分兵,則本帥在河西便能反戈一擊,到時候若是諸位能在中原牽制朝廷兵馬,則你我兩相合力兩面夾擊,便是要進入洛陽,又有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