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千百年金陵風月,數不盡君臣過往(一)(第3/3頁)

刁彥能於是下拜,“承蒙陛下高看,臣感激不盡,然臣心中有愧!”

楊溥佯作疑惑的哦了一聲,“將軍何愧之有?”

刁彥能道:“臣乃陛下之臣,如今卻替丞相監視陛下,臣有愧於陛下信任,請陛下治罪!”

楊溥起身離案,扶起刁彥能,嘆道:“將軍真乃坦誠君子,能將這番話告訴朕,可見將軍實乃忠臣。如今國家有難,敢問將軍,可願協助朕匡扶社稷,拯救時艱?”

刁彥能再拜,“陛下但有所命,臣誓死遵從!”

“好,好!”楊溥再度扶起刁彥能,很是欣慰欣喜,“將軍真乃國士也!今得將軍輔佐,朕心大定,倘若天下臣民皆如將軍,大吳何愁不興?此番大吳若是得存,將軍就是社稷功臣!”遂命侍從上酒,與刁彥能共飲。

對楊溥而言,他不能只依仗楊志業一人,依仗一人則容易讓對方大權獨攬,他必須扶持其他人與其相互制約。當然,就眼下而言,能多收攏一些臣子效忠,大事成功的幾率就大些,而宮廷禁衛近身護衛,關系他的生死,他如何能不多多爭取?

對刁彥能而言,投靠楊溥並不難理解。

楊溥是大吳皇帝,他身上有大義名分。

徐知誥是臣子,沒有大義名分,謀的又是“大逆不道”之事,名不正言不順,他要結交眾人,引得眾人效忠於他,只有靠一個“利”字。但官位利益就那麽多,要使得眾人有利可圖,就得奪取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除了內部鬥爭,就是開疆擴土——征戰他國從國外索利。

若是外戰順利,例如得了楚地八州,眾人有功勞,受賞受封,利益到手,自然就侍奉徐知誥左右,忠貞不二。但若是征戰失利呢?例如先有江淮之敗再有湖南之敗,丟了江淮又丟湖南,那會如何?國外無利可圖,國內的原有利益也失去,就沒人會高興。

再者,吳國征戰江淮、湖南,損兵折將無數,那些戰死的將士有沒有家人親友?這些家人親友會不會記恨徐知誥?其中,能在軍中領兵的將校,家人親友多半也是吳臣,他們失去了既得利益不說,親友家人也死了,會不會痛恨徐知誥?

在這種情況下,利益被徐知誥征的戰不利弄沒了,家人親友也沒了,金陵眾人反徐知誥,就顯得順理成章。

如今,楊溥意圖重掌權柄,他本身就有大義名分,吳臣效忠他是理所應當,而效忠楊溥扳倒徐知誥,可比沙場征戰要輕松些,而一旦扳倒徐知誥,他們就是社稷功臣,勢必被楊溥封賞,無論是加官晉爵還是賞賜財貨田地,都會得到更多利益,這個時候,徐知誥眾叛親離豈非合情合理?

楊志業、刁彥能,都是如此。

刁彥能雖然是孝順之人,但孝順之人就不能逐利?就不能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