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論學堂裏驚天下,十萬王師圍金陵(二)(第3/4頁)

“旬日間,朝廷派遣水師戰艦千余艘增援嶽州,已是仁至義盡。”宋齊丘沉著臉,“若是嶽州連數月都不能堅守,我日後還有何面目面見丞相?”

守將想要說甚麽,想了想,欲言又止。

宋齊丘又道:“朝廷已丟江淮,湖南有我坐鎮,無論如何不能再丟,否則大吳危矣!”

洞庭湖煙波浩瀚,極目百裏。

吳國水師,戰艦兩千艘上下,於洞庭湖一帶集結。

不日,江陵水師擁戰艦兩千余艘,順江東下,抵達洞庭湖口。

當先一艘樓船上,馬懷遠迎風而立,面如刀削。在他身後,周小全、馬小刀並立左右。

“自天成二年江陵大力興建水師以來,至今已是四年有余,朝廷每年運來的錢糧數以百萬計,縱是江陵原本沒有一船一艦,如今也該擁有一支雄師。”馬懷遠望向吳軍水師,“我馬懷遠原本不過是邊軍一介小校,朝不保夕,奉太子之令,先鎮芙蓉鎮,後鎮薊州,今又再鎮荊州,若不能為朝廷打造一支百戰精銳,有何面目再見太子?”

周小全懷抱橫刀沒有言語,馬小刀笑道:“去歲沒有將淮南來犯水師盡滅,末將可是可惜了許久,如今彼等再犯我大唐天威,此番絕不能讓彼等走脫!”

長興二年十月二十八日,馬懷遠領水師自江陵東下,於洞庭湖再戰吳國水師,敗之。

十月三十日,王師攻克嶽州,殺賊軍守將,監軍宋齊丘南逃。

……

鳥語花開,行人商賈充塞道路,視野中再度出現神都洛陽那雄偉的輪廓時,蘇禹珪心中如有滾滾熱淚,就要奪眶而出。

行山東、江淮,數月內,奔波於十州之間,督辦漕運,蘇禹珪夙興夜寐,不敢有絲毫攜帶,歷經千辛萬苦,懲辦大小官吏並及卒子兩百有余,剿滅大小賊寇三十余股,如今功成歸來,再見這座將他從一個懵懂書生,塑造成大唐良臣的無言城池,他心中如何能不感慨萬千?

在城前,蘇禹珪意外的碰到了前來迎接的東宮官員衛子明。

“太子知蘇公今日歸來,特命某來相候。”衛子明執禮道。

“太子有令?”蘇禹珪很意外。

“然也。”衛子明笑道,“令蘇禹珪赴東宮宴,太子擺酒三百碗,正欲與君一醉方休!”

蘇禹珪怔了怔,隨即淚水奪眶。

長興三年三月初七,蘇禹珪歸洛陽,朝廷整肅漕運一事,至此徹底落下帷幕。自是之後,山東、江淮歲運米糧至洛陽近兩百萬斛。

……

益陽。

轟的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城門轟然倒塌,塵煙四起。

攻城的唐軍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喊殺聲,從城門沖破煙塵,殺進城中。

城樓前,周本望著城前黑壓壓一片望不到盡頭的唐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悉數湧向城墻,又有鐵甲洪流從城門殺進城中,頓感益陽山崩地裂。

“完了,益陽完了!”這位周瑜後人雙目無神的呢喃一聲,驟然眼神一狠,一把拔出橫刀,橫在脖子前一拉,頓時血湧如泉,旋即,身子無聲從城頭栽下。

長興三年四月十日,王師破益陽,守將周本自刎。

……

崇文殿。

“陛下,江北並及兩川的行省區域劃分已經完畢,共分十二行省,請陛下過目。”宰相李琪獻上本冊。

李嗣源覽罷,撫須表示肯定和滿意,“各行省,以布政使統領民事,以都指揮使統領軍務,以轉運使統領財政,另設刑部提刑司,理刑獄,再設禦史台監察司,糾察官吏不法,此事就這般議定。太子,你看還有甚麽需要補充的?”

李從璟起身執禮,“行省之事,籌備已經半年,諸事都已議定妥當,正該施行。”

李嗣源點點頭,“好。”

長興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大唐頒行新政第三批政令,在州縣之上另置行省,以便於朝廷管理地方,同時集權於中央。

……

夕陽落於西山,日暮擁抱大地。

林仁肇最後回忘了一眼輪廓漸漸模糊的長沙府城,咽下滑到嘴角的酸澀淚水,提韁調轉馬頭,馬鞭用力一甩,追趕在前面撤退的大隊人馬。

長沙城頭,不時被一支支火把照亮,吳國的各種旗幟被撤下,大唐的各色旗幟迎風飄揚,甲士們直身戍衛城頭,一個個如虎如神。

李從榮、夏魯奇、郭威、西方鄴、孟平等人,在甲士護衛下來到城頭。

“歷時近兩年,大小戰事百十,死傷將士數萬,如今,我等終於站在這裏了……”李從榮輕輕撫摸著冰冷的女墻,一聲感慨還未說完,已是潸然淚下。

“趙王殿下……”眾將欲言又止。

李從榮望著城外,雖然大好河山在此時無法看見,但他依然看得很認真,“我大唐前後有十萬虎賁入楚,每一個都是熱血兒郎,都是期待為國沙場建功的勇士,可最終卻有那麽多倒在了半途,沒能走到他們日思夜想的長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