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江淮王師入楚地,江南士子今北奔(第3/7頁)

史虛白、韓熙載、盧絳、蒯鰲、馬仁裕等都已不在,除卻周宗這個老人外,便是徐玠、孫忌等人有資歷、得重用,至於其他人,除卻一些資質平庸的,就是新近被徐知誥提拔的陳覺、查文徽等人,但地位遠遠談不上顯赫。

好在本該在楚地坐鎮的宋齊丘,不知何時回到了金陵,這才算是穩定了幕僚大局,不至於讓大丞相府顯出人才不濟之象。

“北賊今得江淮,雖氣焰囂張,但方經大戰,料來一兩年內也不會出兵楚地,這正是大吳穩固在楚地根基的時機。唯有將楚地民政處理完善,來年北賊來犯,我等才好借楚地之財,與北賊相搏。”

論及眼下天下大勢,周宗如此說道。

宋齊丘不贊同周宗的意見,他搖頭道:“我久在楚地,知曉北賊兵馬的情況,彼部自益陽之敗後,雖有反攻之舉,但並不曾破水沉舟,如若北賊不願放棄楚地,彼部必是在等江淮北賊馳援,好到時再一同發力。”

就周宗與宋齊丘的觀念,眾幕僚的意見分為兩派,爭論了許久,也沒有得出統一答案。

駱知詳道:“某自洛陽南歸時,曾見北賊兵馬班師,有數萬之眾,打聽到是侍衛親軍,想來北賊既然班師,則是意欲打算暫作休整。”

宋齊丘搖頭,“北賊回師洛陽的兵馬,大抵只有三萬之眾,是為了拱衛洛陽,避免大軍征戰江南時,有宵小之輩趁機起事。”

江淮十四州,雖然已經完全被大唐收入囊中,到底地方太大,青衣衙門的眼線還是能打探到不少消息。

臨了,徐知誥做了最終指示,“江淮之戰,朝廷損耗錢糧太多,府庫糧倉為之一空,更且失去十四州富足之地,當此之際,楚地民政要緊,務必要使得來年楚地能反哺朝廷!至於江淮北賊短期內是否南下,則不用太過擔心。彼部要進入楚地,必要經過鄂州,我已令武昌節度使柴再用嚴密防備,一切無虞!”

柴再用之子柴克宏,戰死在和州,他對大唐當然恨之入骨,有他坐鎮武昌防備江北,的確足以讓徐知誥放心。

……

武昌節度使治鄂州,鄂州州治江夏,即是後世武漢市江夏區一帶,而今時的武昌城,則是後世的鄂城市。

鄂州轄境頗大,與江北蘄、黃、沔三州隔江相望,如今唐軍主力半在揚州一帶,半在黃州一帶,故而徐知誥在楚地東線以鄂州防備江淮唐軍,西線則在嶽州布置重兵,並且集結水師主力嚴陣以待。

鄂州、嶽州,由長江串聯,以水師相通,足夠相互支援,加之背後是廣闊吳地,是以能應對一切情況,這也是徐知誥之所以有把握的地方。

以鄂州、嶽州斷絕江淮唐軍直接南下道路,唐軍將被迫自洞庭湖西北的澧州進入楚地,不僅無法在楚地開辟第二處戰場,達到兩面夾擊楚地吳軍的目的,而且也必須從西邊正面進攻防線堅固的益陽。

——若是如此,則吳軍在楚地占盡地利與先機,唐軍縱然驍勇善戰,也休想輕言奪下湖南。

時近日暮,鄂州城中,武昌節度使柴再用結束了一天的軍政事務,拖著頗顯疲倦的身子,來到祠堂上香。

牌位中,有一個赫然是柴克宏的靈位。

柴再用望著柴克宏的靈位,黯然神傷,無言良久。

天色完全黑下來,柴再用喟然一嘆,“我戎馬一身,拼命博得高位,最終卻沒能讓你遠離殺伐,一生富貴,反而叫你戰死沙場,屍首分離,此乃為父之過也……”

說話間不禁老淚縱橫,好半晌不能自己。好歹平復了情緒,柴再用眼中迸射出殺意,決然道:“吾兒克宏,你且放心,為父必定為你報仇雪恨,殺盡北賊!”

夜風吹拂,燭火搖曳不定,似要熄滅。

柴再用還未離開祠堂,就得到心腹急忙來報,“大帥,有唐使渡江而來,想要見大帥!”

“唐使?不見!”柴再用斷然揮袖,“告訴來人,趕緊滾回江北,倘若停留,休怪我翻臉無情,城前殺使!”

心腹遲疑片刻,忽而湊過來,對柴再用耳語兩句。

柴再用雙目陡然瞪大,充斥著不可置信之色,雙手也跟著顫抖起來,“果真?”

心腹肅然點頭。

不時,離開祠堂的柴再用,腳步匆匆到了後院,打開書房的門,當他看到書房中站立的人時,頓時如遭雷擊,“克宏?果真是你?你沒有戰死?”

“父親!”柴克宏一聲悲呼,伏地而拜,“不肖子拜見父親!”

……

江北。

繁星如海,清輝落於四野。

距離江面不到十裏處的一片林子後,有萬千唐軍甲士默然肅立,一眼望不到盡頭。

林子前,西方鄴與孟平並肩而立,同望江南鄂州城的方向。

“數月前將軍奔襲和州,夜燒烏江糧倉,擒獲柴克宏,彼時將軍就早早散布柴克宏被陣斬的消息,這等遠見卓識,平實在是敬佩不已。”孟平的聲音輕輕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