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天下勢風起雲湧,金陵城龍潭虎穴(二)(第3/3頁)

“其三,楚地雖然山川險要地勢復雜,但也是相對而言,前番益陽三戰中原吃了大虧,勢必再增精兵予以反攻,中原經年征伐不缺精兵猛將,大吳雖然不懼但也無需與其爭一日之長短,此時采取守勢構築防線嚴防死守,便縱是中原精兵猛將無數,又能奈我何?楚地嚴守,則能抽調精兵趕赴江淮,江淮富足數倍於楚地,大吳該重點關照哪一方不言而喻。”

“其四,守楚能得楚,如此數年之後,大吳實力大增,水師也勢必重振,屆時水陸並進直搗江陵,中原何以拒我?待得來日,我大軍雄師百萬,西取荊襄,入漢中鎖兩川,北出江淮,奪徐州攻齊魯,數路並舉逐鹿中原,中原如何擋我兵鋒?如此,則大業可期也!”

韓熙載一番話說完,長亭內外一片寂靜。

徐知誥沉思不語雙目明亮,史虛白微微頷首意氣頗露。

那照進亭中的陽光,都似明亮火熱了幾分。

半晌之後,韓熙載見徐知誥眼神清明,遂補充道:“此非某一家之言,實與史兄相互磋商而來。”

徐知誥再看史虛白時,眼神與先前大不一樣,他站起身,朝兩人執禮,“若是畏名早先有此言論,何至於此?兩位大才,請與某回府,今日秉燭夜談。”

畏名是史虛白的字,徐知誥這般稱呼已是比那先生兩字親近許多。

史虛白得了誇獎卻不買賬,平靜搖頭,“此為下策,何足道哉?”話雖如此,卻也沒有拒絕徐知誥的邀請。

韓熙載方才的言論,抑或說韓熙載與史虛白共同制定的四字方略中,“西取荊襄,入漢中鎖兩川,北出江淮,奪徐州攻齊魯”一句是為重中之重,其中“奪徐州攻齊魯”幾字,堪稱是吳國接下來對江淮戰事謀劃的關鍵與目標,也是史虛白數次與徐知誥言說,要自江淮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

大唐攻江淮,吳國被迫守土抵抗,但誰又能說這不是吳國的機會?只要吳國在江淮取勝,趁勢奪得徐州輕而易舉,而徐州作為南北鬥爭的兵家必爭之地,北方據有徐州則能虎視江淮,南方得之則能進軍齊魯,進軍齊魯而後揮師西進直逼河南,是為順勢掩攻,成之易也,當年李存勖奇襲鄆州而後滅梁,便是走得這條路。

徐知誥帶著史虛白、韓熙載離開長亭後,亭中頓時空了下來,但石案旁的余熱卻久未散去。

史虛白,原本此時應該離開金陵,從此過上隱居生涯,再也不問世事,哪怕是在周世宗出兵江淮、中主李璟數次前往問計的情況下,也始終不肯言及一句國事。

韓熙載,原本此時應該碌碌無為,直到李璟執政時才被起用,而後風流才氣冠絕金陵,剛正不阿匡扶社稷,宋齊丘忌而不能制。

在徐知誥、史虛白、韓熙載進入金陵城的時候,第五姑娘已經到了康福坊的一座尋常民宅內,金陵城中的康福坊聲名在外,原因無它,此乃青樓匯集之所也,而第五姑娘打探金陵的步伐,便從踏足那座名動金陵的青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