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一朝掌得天下權,我為萬世開太平(一)

李從璟回到洛陽後,起初幾日雖也進宮見了李嗣源,但基本只是言說了兩川、契丹的事,還沒有提到新政之事上來,再加之李從璟離開洛陽半載,洛陽諸事繁雜,無論是秦王府、還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一應事務都需要李從璟先交接一番,待到李從璟把諸事重新理出頭緒,時間已是過去半旬,到得此時,從西川班師的禁軍,也已回來了四萬左右。

至於剩下的李從璋部,則要暫時駐紮在西川,等兩川新軍徹底成型,才能回洛陽來——當然,這是明面上的說法,私底下李嗣源與李從璟等人,並不是這般打算。

楊吳攻楚,大唐到底要不要出兵相助,尚在兩可之間,一旦大唐決定對楚地用兵,那麽李從璋所部一萬禁軍,就可以直接從蜀中經由長江開赴楚地。

“在明眼人看來,大唐接下來是要大力推行新政,還是要出兵相助新任楚王抵擋楊吳大軍,是二者選擇其一,但在朕看來,這根本就不是什麽難事。”李嗣源說這話的意思,李從璟自然了解。

這些年來,大唐明面上只編練禁軍,四年來得卒五萬,都是精銳之師,然而實際上,李嗣源暗地裏對天子六軍和侍衛親軍的整編,也在一刻不停的進行。

天成新政到了今日,雖有種種不足之處,卻也是一件大工程本就難以一蹴而就的原因,其功勞不可磨滅,在新政大勢下,耕種得到保證,各地賦稅增加,道路、河渠得到整修,運輸條件被改善,洛陽及其周邊地區,能夠蓄養的精卒,絕對不止五萬之數。

“莊宗時,因為吞並偽梁的緣故,天子六軍與侍衛親軍曾得到過極大擴充,以至於超出洛陽承受範圍,時天下藩鎮、州縣不治,運輸阻絕,莊宗不得已,將天子六軍與侍衛親軍分出數部,令統兵之將為節度使、防禦使,往藩鎮駐紮,這也是當時天雄軍、銀槍效節軍雖位在六軍與侍衛親軍之列,而屯兵於外的緣故。”

李嗣源跟李從璟說起這事的時候,兩人並未在宮殿之內,而是在一處亭台上對案而坐,在場的除了李從璟,還有李從榮、李從厚兩人,其時宮中春意盎然,於亭台中對坐,沐和習之風而觀綠樹新芽,的確比坐在大殿內受悶強得多。

“但即便有許多精兵駐紮在外,莊宗失勢時,洛陽也並非無兵,相反兵力十足,莊宗初次東征,雄兵十萬,欲二次東征時,亦有精兵數萬,其之所以為奸人所害,豈因無兵無將?乃因不得軍心耳。其不得軍心,內外皆是如此。”

李嗣源站在亭門前,負手看向春意勃發之處,他口中的奸人當然不是指自己,而是指代殺害莊宗的從馬直軍士,“朕自即位以來,因取糧所需,先是令各軍兵馬就地駐紮,而後深感軍中兵驕將悍蔚然成風,故而並不敢委以重任,對天雄軍,朕甚至寧可悉數遷出藩鎮而殺之。”

所謂就地取糧,乃遵循藩鎮舊例:藩鎮軍在藩鎮,藩帥劃地以養,並及家屬,悉得良田。因是之故,藩鎮軍在地方,既是武裝集團,亦是利益集團。

李從璟望著李嗣源頷首道:“銀槍效節軍、天雄軍相繼覆沒之後,天下驕兵悍將之風遂亡,朝廷遂能抽調各地精銳,編練精銳禁軍五萬。但依兒看來,藩鎮之兵驕奢已久,仍多不可用,能得禁軍五萬已是極限,再征怕是會有魚目混珠之輩。”

李嗣源回到小案後坐下,“此言不差。凡論說藩鎮之兵,庸人只知藩鎮跋扈,其兵也強,動輒殺帥據城,好似悍不畏死,其實真實情況何曾是這樣了?”

李從璟笑道:“天下藩鎮數十,戰力卓絕者,始終不過鳳毛麟角,始終能稱為精銳的,不過河北三鎮而已,饒是河北三鎮,到了晉王勢起的時候,情況也有所變化。如若不然,黃巢橫行南北,也不會無人能制。”

他飲了口茶,“但凡軍隊,必要久經訓練,而後常有征戰,方能稱為可戰之兵,若是軍隊只是挾持地方,成了驕兵悍將,‘地擅於將,將擅於兵’,則不過是能對內橫行鄉裏、欺壓百姓、徇私爭利罷了,到了對外的時候,心念故土財、地,臨陣脫逃,逢戰先退,輒有不利便大舉潰敗,則比比皆是。黃巢之後的藩鎮兵強兵弱,不僅要看是否久經沙場,也要看將帥之能。兵敢殺帥而據土自專,不代表藩鎮就強,只能說明兵驕將悍,朝廷不能制,則又是朝廷無能了。”

李嗣源喝了口茶,嘆道:“天下藩鎮眾多,之所以能長存百年,不過是彼此勾連,相互串通,聯手以挾朝廷罷了,而朝廷呢?禁軍不堪用,則要依仗藩鎮之兵,藩鎮若是聽從號令,尚且奉命出師,饒是如此,一旦彼此藩鎮配合不力,則又難以決勝沙場。憲宗頗有才略,然其討平淮西,還是利用了藩鎮間的矛盾,昭宗精練禁軍,禁軍卻又被宦官把持,遂先被李茂貞欺辱,而後被朱溫挾而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