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心血灌帝國,不負為男兒(上)(第3/4頁)

莫離與李從璟是何等關系,無人不知,此番伐蜀,他又是第一軍師,分量可謂非同尋常,他說出了這話,不得不讓人重視。

石重貴聞言,終於反應過來,止住磕頭,胡亂一把抹了臉上血水,弄得面如鬼魅,“求大帥應許卑職帶領護國軍、保義軍,為大軍重奪劍州!卑職願立軍令狀,事若不成,提頭來見!”

李從璟嘆了口氣,扶起石重貴,語重心長道:“你為人忠義,本帥甚為欣慰,然則家國面前,需得分清忠義之先後,今日本帥許你再戰劍州,全護國、保義軍之大義,是因敬佩你等報效國家的忠勇。三軍可敗,我大唐兒郎之忠勇不可失,我大唐王師的雄風不可墜,但你需知,事若不成,本帥也將背負罵名。你可想好了?”

這番話太過厚重,壓得石重貴有些喘不過氣,他默然片刻,再擡頭時,淚流滿面,深深再拜,“願以死報國,不負大帥之望!”

“好,你既有此念,本帥也不會寒了將士們的心。”李從璟應許了石重貴所請,“日後攻城,你領護國、保義軍為先鋒!”

“謝大帥!”

李從璟沉吟一番,“然則石敬瑭、李從珂兩人,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著即杖責三十,奪去將職,降為走卒,許其劍州再戰!”

“謝大帥開恩!”

李從璟拍拍石重貴的肩膀,“不要讓本帥失望。”說罷,從他身旁走過。石重貴再度拜倒在地,直到李從璟等走遠了,才起身奔向營外。

“護國、保義兩軍,向來自詡精銳,經由殿下此番激勵,又有李從珂、石敬瑭為走卒之恥,必能死戰陣前,這劍州之役,便不會太難。”莫離笑了笑,意味深長。有句話他沒說,劍州之役也不會簡單,兩軍為先鋒死戰,必然死傷慘重,李從璟此舉,必然大為消耗兩軍實力。

如此一來,接下來等待石敬瑭的,就是軍弱被制了。

李從璟未知可否。

見李從璟如此模樣,對方才的疑問,莫離心中漸漸亮堂起來,他足智多謀,推算之能可非尋常,到了此時,焉能不知李從璟如此對待石重貴的用意?

石重貴是何人?石敬瑭養子。才能如何?演武院三甲畢業。如此,焉能不被石敬瑭重用?加之今日之事,往後石敬瑭必定對其寵愛有加。李從璟方才那番話,重點在何處?家國大義。為何對石重貴曉以家國大義?自然是防備某些人不顧家國大義。防的誰?石敬瑭。

如是,石敬瑭若是日後有不顧家國之舉,石重貴會如何?

石重貴,便是李從璟埋在石敬瑭身邊的一顆炸彈。

那麽問題來了,一番話還不足以影響一個人,李從璟何以對石重貴如此“信任”?

這卻是石重貴性情使然——他本就是心懷忠義之人。有李從璟今日種下的這顆種子,石重貴心中的忠義之念,日後必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莫離還知曉,早先,石重貴帶著河丫在盧龍逃難時,將死之際,還得過任婉如的恩惠。

有大義,有私惠,石重貴這顆棋子,日後說不得還真會有大用。

接下來,莫離心中只剩下一個疑問:

李從璟為何如此肯定,石敬瑭日後必會有謀逆之舉?

這絕非是對石敬瑭為人、性情、思想很了解,就能解釋得通的。

莫離想不出答案,只能將之歸結於:李從璟眼光之遠,布局之深。或許,石重貴這顆棋子,不會有發揮作用的那日。但世事難料,若真有那天,今日這一手落子,就是神來之筆了!

莫離又想起,此番帝國伐蜀,即便是在前鋒北山失利後,仍舊能顯得從容不迫,根源便在於,靜難軍能迅速攻占劍門關。而靜難軍之所以能火速攻占劍門,其布局還要回溯到天成初,李從璟舉薦李紹城出任靜難軍節度使——距離大軍伐蜀,這可是整整早了四年。

關鍵還在於,彼時,兩川還沒露出什麽不好的跡象……

有如此遠見,如此早的布局,如何能不從容不迫,不顯得大局在握?

莫離心中微嘆,良臣擇主,他當初決意離開晉陽,與李從璟共襄大業,雖然是早就看準了李從璟的為人、才能,但往後每每想起,也不由得感慨一番當初的明智之選。

莫離回想起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

因為他沒有娶妻,又與李從璟私交甚厚,李從璟時常要垂詢他,所以他就住在秦王府。他本是灑脫性子,平日裏厭煩瑣碎雜務,所以很多事務都交給下屬,只掌握大計,是以每每很多悠閑時候,可以用來讀書作畫甚至是逗鳥,亦或是在秦王府閑逛,喂一喂府上湖中的金魚。

說來滑稽,秦王府的格局布置,裝修規劃,都是出自他莫離之手,李從璟這個秦王,卻是從來沒有過問的。原因無它,秦王沒有這個空閑而已。莫離是知曉李從璟志趣的,年少時,兩人遊山玩水,李從璟也說過,此生若不能展大志於天下,必當縱情於山水,如此方不負天地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