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恥與賊相識,不與寇同生(五)

李從璟看罷手中李紹城的血書,默然不語,將其收入懷中,讓孟松柏牽來戰馬,一言不發上馬而去。

李紹城所言不錯,北山一役的敗北,的確丟失了好不容易打開的局面。原本,閬州雖破,遂州猶在,加之郭威進軍合州,近則與夏魯奇呼應,遠則與北路軍呼應,大軍壓境,兩川馬上就要陷入困境。若是劍州能夠攻克,不說對兩川震動多大,對兩川軍民士氣打擊有多大,三面夾擊之下,兩川覆滅在望。

而如今,大好局勢,毀於一旦,先鋒的確可以退守劍門,等待李從璟率領主力趕到,然則,劍州的援軍,也在源源不斷趕來,兼有北山之勝,可想而知,士氣高昂,接下來的仗自然不好打。

此時,李從璟只知先鋒軍敗,還不知導致萬軍潰散的蜀兵,不過千余人而已。若是他知道了此間細節,恐怕要氣得吐血,他為將為帥這麽多年,從五百人攻下新鄉、共城、淇門,三千將士淇門建軍,提百戰軍轉戰盧龍,聯合各方馬踏草原,還未吃過這樣的虧。

當然,事後李從璟知道了北山一役的詳情,也的確震怒,並且將其引以為生平用兵之恥。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李從璟出了劍門關,李紹城、李從珂、石敬瑭等人,俱已回到關隘,聞聽李從璟到了,都卸掉披掛,著了白衣,前來拜見,意為請罪。

李從璟出關之後,未去居處,而是披掛齊整,立於校場,下令橫沖軍集結。李紹城等三人來拜見的時候,看到的是面無表情、鮮衣怒馬,在檢閱將士的兩川四面行營都統。

“末將拜見大帥!”三人在李從璟身前垂首參拜,良久,卻只聽見較場上將士往來奔馳聲、甲胄相撞聲,未曾聽到面前的統帥有只言片語。

秋風蕭瑟,不知等了多久,直到三人額頭滲出汗水,才聽到橫沖軍都指揮使高行周大步前來,在三人身旁,向統帥復命:“奉大帥令,橫沖軍集結完畢,請大帥訓示!”

李從璟策馬往前兩步,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鐵甲將士,開口沒有訓示,只簡單下達了一條軍令:“攻占劍門縣,往北山紮營!”

——北山之敗後,三軍逃散,劍門守軍望風而走,和眾將士一同退守劍門,那龐福誠、謝锽兩人,引了數百人,輕輕松松將劍門縣再收入囊中。

高行周挺胸應諾,翻身上馬,領軍而行。李從璟越是沒有訓示,意思便越明顯:攻下劍門縣、紮營北山,毫無難度,無需贅言。至於紮營北山之後如何,更不用李從璟多說,必要修建七萬大軍的營地。而這其中,若是出了什麽差錯,自有軍法論處,以李從璟的治軍風格,絕不會留情。

在高行周看來,用禁軍去攻劍門縣,去北山紮營,可謂殺雞用牛刀,這本是先鋒的任務,先鋒沒完成,便由他們來做,他們既然是禁軍,就得拿出禁軍的樣子來。出差錯?那是在開玩笑!

布置完橫沖軍的行動,李從璟這才將目光轉移到李紹城、李從珂、石敬瑭身上。

李紹城之所以能活著,是丁茂眼疾手快,在他自刎的瞬間,將其攔下,之後,史叢達率一部靜難軍前來接應,李紹城這才得以活下來。而至於李從珂、石敬瑭兩人,為何能活著——他們倒是沒有理由能不活著。

三人神色俱都慚愧,卻又各有不同,李紹城面容坦然,已做好被軍法處置的準備——他甚至很希望被處置,如此,他內心的負疚感便會小上一些。

北山一敗,先鋒大軍一萬五千余將士,死傷過千,這其中,戰死者寥寥,多是逃亡時,自相踐踏而死。也多虧龐福誠、謝锽人手不足,否則,追殺之下,死傷必定慘重。

雖則如此,將士逃亡途中,丟盔棄甲者數不勝數——盔甲畢竟沉重,很影響逃命的速度,是以但凡大潰之軍,基本都會脫掉甲胄、扔掉兵器。

李從珂雖也慚愧,更多羞惱,面對李從璟,有些無地自容,想說話,糯糯半晌,最終無言。

石敬瑭則是頭埋得最低,他與李從璟本有過節,明面上你親我愛,背地裏,忌憚萬分,此番作為先鋒出征,得益於李嗣源的安排,他本有意趁此機會,建立功業,也好擴大勢力,以便日後對抗李從璟,不曾想夜半營驚,他驚怒交加,恨不得提刀再戰,但終究沒如李紹城一般,意氣用事,因為他判定了:大勢已去。

作為敗軍之將,必有懲戒,石敬瑭知道他避不過去,但他也知道,李從璟無法做得太過分,難不成,還在軍前斬了他?是以,頭埋得低,實則死豬不怕開水燙。當然,他也憤恨,憤恨於沒能建立軍功,如今還要在李從璟面前候罪,這讓他感到極為恥辱。

將三人神色納入眼底,李從璟下了馬來。到得今日,對北山一役的具體情況,李從璟已是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