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識得洛陽風與月,成就帝國軍與政(五)(第2/3頁)

從張一樓寧願舍棄在幽州的根基,而跑到洛陽來參加科舉,就可見此人志向非小,心性更是非常人能比。

說完秋試,再說演武院。

“演武院此次招生三百人,二百七十人自軍中選拔,依照朝廷詔令,今歲有過征戰而且立功的軍隊,會增加配給名額,復州軍、房州軍、君子都等皆在此列,其中尤以復州軍配給名額最多,達四十七人。另外,邊軍名額也稍多,合在一處共八十三人。”此事是李從璟在主持,各項數據他自然了然於胸,“另有三十人,則是自民間選拔。”

從李從璟的話中可以看出,今年演武院的名額,基本上都被提到名的單位瓜分了,事實上,其他諸軍加起來才選拔了不到七十人。

“最出眾者何人?”人員太多,李嗣源可顧不過來,除卻關注引起他注意的人外,自然只能去關心最優秀的。

“軍中選拔的將士,以周小全為最出眾,民間選拔的兒郎,有兩人資質不僅不弱於軍中選拔的將士,而且僅次於周小全,此兩人,一個父皇必然知曉,便是石重貴,另有一人,則是李彥琳。”

李從璟道:“李彥琳,李老將軍之子,盧龍節度使李彥超的四弟。”

“李彥琳……這小子朕知道,前些時候不是在演武院門前與重貴撕鬥過麽,原來竟是老將軍之子,怪不得連重貴也奈何不了他。”李嗣源不知從何處聽來的消息,“朕聽聞,彼時撕鬥者有三人,還有個兒郎也是來參加演武院選拔的,結果如何?”

李從璟苦笑一聲,“此人名叫史彥超,勇武可嘉,機靈有余,堅韌不拔,就是底子太差了些,此番算是勉強擠入通過者之列。”

嘴上雖如此說,心裏還是頗為贊賞史彥超,畢竟有上述三項品質,只要就讀期間勤奮好學,日後上了戰場運氣好些,很容易就能出頭。總而言之,可塑性不錯。

父子倆這廂的談話,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正在決定許多人的命運,而命運被選擇者,對此卻渾然不知,他們在得知自己或高中或通過選拔後,慶幸、松氣之余,無不摩肩擦掌,準備大幹一番。

洛陽城中,三位兒郎正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這個組合頗為怪異,領頭走在前面的,昂首挺胸,氣焰囂張,一副老子天下第一、你來打我呀的神情,緊隨其後者,步履沉穩而從容,很有大家風範,最奇異的是走在最後的兒郎,他左瞄右看的雙眼,總給人一種隨時都在找尋獵物的感覺——或者說,他本身的氣質就像是一只兇猛的野獸。

“李彥琳,你真是節度使的親生兄弟?”史彥超開口問。

李彥琳哼了一聲,與有榮焉的樣子,“盧龍節度使李彥超,便是我大哥!說起來,你小子冒用我大哥的名,我還沒找你算賬呢!”

史彥超淡淡道:“同名而已,有什麽奇怪,又非同名同姓。再說,你要怎麽算賬,你打得過我?”

“哎我說你這人……”李彥琳正打算理論一番,回頭望見史彥超身上鼓起的大塊肌肉,猶豫了片刻,還是選擇作罷。

石重貴不跟史彥超鬧,唯獨李彥琳每說一句話,他都要針鋒相對,“節度使又如何?我義父也是節度使!”

“石重貴你這話我就不服,何謂節度使又如何?”對上石重貴,李彥琳頓時重拾威風,“秦王也是節度使,河陽節度使!你便能說秦王不如何?再者,你義父是誰,能跟秦王相比嗎?不能!”說罷,怔了怔,反應過來什麽,轉過頭問道:“對了,你義父是誰?”

石重貴不說話,沒有回答李彥琳的問題,也出奇沒有反駁李彥琳方才的論斷。

秋雨不期而至,一座酒樓的二層閣樓上,有兩名士子負手而立,觀雨不語。

雨水順著屋檐滴下,兩人的心思並沒有太大不同,然而兩人看到的景象,卻並非沒有差異。

許多年後,進入朝堂中樞的蘇禹珪會知道,那日他在下蔡泥路上遇到的三個問路人,隸屬何種衙門,在做著怎樣的事,對帝國又意味著什麽。那時他才知道,年輕時他看到的天成新政,不過是九牛一毛。

他也意識到,一個帝國的興起,是一件多麽龐雜的事,關系到的何止千絲萬縷,他更加知道,這個帝國的興起,絕非是偶然,而是付出了史書難以盡述的巨大艱難與血汗。彼時,他對主持這場新政的那對父子,敬佩的無以復加。

然而此時,站在洛陽城中的酒樓上,蘇禹珪心中只有一個單純的念頭:融入到這場巨變中去,並且施展自己的才能。

……

橫沖軍今日正式成立,作為某種意義上的帝國第一支禁軍,李嗣源與李從璟一起出席了橫沖軍的成立儀式。

李嗣源對著萬余名從帝國精挑細選出來、寄托著他莫大期望的將士,說了一番話,“帝國有數十萬將士,朕在這數十萬將士中,將爾等挑選出來,賜予爾等冠絕帝國的軍備、餉銀,自有萬千期許。萬千期許或許太多,爾等或許不能銘記,今日朕便只給爾等一個要求:來日,爾等的軍功,要不負朕賜予的軍備、餉銀,不負朕與大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