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明君可輔臣非才,不覓房杜覓啟誦(一)(第3/3頁)

“其三,吏治不清。小人竊據高位,權重者排除異己、結黨營私、損公肥己,官員爭權奪利有余,恪盡職守不足,遑論以君王為重、以天下百姓為憂!地方官吏則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無尊無君。此風不除,朝政晦暗,山河無光,世態難正!”

“其四,農事難興……”

“其五,文道不昌……”

“其六,財政困難……”

“其七……”

李從璟完全進入狀態,已然忘記喝水,更沒有歇氣的意思,說完流弊之象,他緊接著開始說解決之法:“整頓驕兵悍將,需得恩威並重。對此象特別嚴重之軍,既然不能用,留著有害無益,不如快刀斬亂麻,殺之以絕後患;對有此象但未病入膏肓者,視其情況輕重,分別糾正;對此象稍輕或者未有此象者,獎勵並重用之!”

“要削減節度使、地方官重權,此事譬若削藩,當尋得由頭,漸進為之,不可急躁而上,而犯眾怒,逼眾鎮皆反。待時機成熟,厚待其將,厚恩其兵,厚養其家人,以殊榮、地位、錢財換其權……”

“……至於文道不昌,此事說來也不難。天下大亂以來,科舉半廢,取士甚少,能堪重用者更少。朝廷當立即下詔,這回科舉要大舉取士……此番興科舉,當重經世致用之才,分科選納,律法、財政、農事等等,而弱經書之士……”

“……”

待李從璟一番話說完,不知不覺竟然一個時辰過去。他終於歇了口氣,端起茶碗猛灌,隨即掏出一份奏折,起身遞至李嗣源案頭,在李嗣源沉思、驚喜、欣慰交加的眼神中,道:“論國事,兒臣淺見,有此奏對呈獻父皇,若對社稷有一二裨益,兒臣願足矣!”

當是時,李從璟上《十難十對策》。

……

後史官有記載:天成元年十月甲辰,秦王呈《十難十對策》。帝閱之,大為欣然,顧問秦王:“若使國事果以此策而行,天下大定何期?”

秦王對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