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昔日家國殘夢裏,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第2/3頁)

為姚彥溫踐行時,李存勖臉色並不太好。實際上,這些日子以來,李存勖心情一直極差。原因無它,時至今日,自洛陽出發的東征數萬大軍,已在半途逃散小半。尤其是與李嗣源有關系的親黨、舊屬,幾乎全逃了個幹凈!

這簡直駭人聽聞,但卻是事實。

此番還是李存勖禦駕親征,若非如此,只怕情形還要差些,那東征大軍,只怕未至大梁,就逃散完了!

自天下大亂,李存勖跟隨李克用領兵征戰以來,數十年沙場縱橫,他還從未碰到過此等光景。便是以往戰事不利之時,也沒有將士這般逃散的,何況此時還未與敵交戰!

回想當年攻伐偽梁,那是何等暢快,他兵馬未動,而梁將望風來歸附。時來天地皆同力,一朝九霄龍吟驚天變,入了中原成了主。而眼下……

李存勖想起前日,他在洛陽整軍準備東征,為提升士氣,穩固軍心,特地搬出內庫金銀財帛,賜給諸軍將士。李存勖本以為此舉會讓諸軍將士感念,從而願意奮戰,然而將士們卻當場哭號:“我等妻兒,早已餓死,今日還要這金銀布帛何用?!”

李存勖由此才知,因為猜忌武將、對軍隊寡恩,這些年他把將士們的心寒到了什麽地步,而他撥下的軍款,被層層剝削,又進了哪些人的私囊!

後悔並無什麽用處,李存勖緩了緩心境,對姚彥溫身後的將士道:“爾等都是汴人,朕今領軍進入爾等鄉地,不令別軍先行,而讓爾等為前驅,便是為免驚擾爾等家室,爾等當體會朕之好意!”

姚彥溫抱拳道:“陛下好意,將士們自當省得!”

李存勖點點頭,姚彥溫隨即出發。

姚彥溫先行後,李存勖繼續率領大軍趕路。至萬勝鎮時,接到前線傳回的緊急軍報,上有姚彥溫所部遭遇的情形。

信使向李存勖跪稟:“姚彥溫叛國,已投降亂軍!”

李存勖神情劇變,臉色蒼白,大怒道:“怎會如此?姚彥溫怎敢如此!”又對信使斥道:“究竟是怎麽回事,還不給朕詳細道來!”

大梁乃是重地,自然不容有失,一旦被李嗣源占據,局勢立即壞了大半,朝廷將難以對付,因是李存勖才盡遣騎兵先援。姚彥溫也知曉此中利害,因此日夜兼程一路疾行。待他趕至大梁城下叫門時,忽覺情形不對勁,細觀城頭,這才發現大梁竟然已叫李嗣源先一步占據了!

“大梁乃是重鎮,這才幾日時間,怎會如此輕易讓李嗣源攻破?”事情大出意料,姚彥溫驚慌不已,又實在想不通。

原來李嗣源起兵之後,大梁知州孔循一方面逢迎李存勖,表示大梁必定堅守待援,一方面見李嗣源旦夕之間聯絡了齊、貝等州與泰寧、平盧諸鎮,軍勢大振,又巴結討好李嗣源,想要左右逢源。就在這種情況下,李嗣源一面與孔循虛以委蛇,讓其放松警惕,一面暗派李從珂、石敬瑭為先鋒,星夜趕至汴州,殺入封邱門,如此竟得一夜之間便奪得大梁。

待姚彥溫發現大梁城已被李嗣源占據時,想要轉身逃離已經走不掉,他當機立斷,脫去鎧甲,只身入城,去見李嗣源。

到了李嗣源面前,姚彥溫當即下拜,開口便道:“京師危急,陛下為李紹榮所惑,我等無力回天,還望李帥清君側、保社稷!”

李嗣源卻不買姚彥溫的賬,冷笑道:“你自己對朝廷不忠,就不要詆毀他人了!”說罷,奪去姚彥溫帥印,將其帳下三千騎收歸己有。

信使不知姚彥溫與李嗣源見面細節,只知姚彥溫入城後不久,其所部騎兵就投了大梁,所以認定姚彥溫已經叛變——這倒與事實並無太大出入。

李存勖聽完這些話,驚愕半晌,無力坐倒。

不日,李存勖相繼接到軍報。

齊州易幟。

貝州易幟。

鄆州易幟。

滑州易幟。

泰寧易幟。

平盧易幟。

……

李存勖怎麽都想不到,李嗣源一日舉事,竟然旬日間便得到如此多的擁護,幾乎其所過之地,盡為他所用!

是李嗣源德高望重、狼子野心、早有所謀,還是他李存勖失了天下人心?

李存勖再無心進軍大梁,在萬勝鎮暫作停留。這一日,天氣尚好,他登高東望,卻望不到大梁城頭。

想起當日滅梁也只在旦夕間,卻沒想過自己江山被人奪去,也只在旦夕間。李存勖神情沮喪,心如死灰。

“萬事休矣!”李存勖搖頭感念,下令班師回朝。

但他又有些心有不甘。這些年來,他沉溺享樂,逐漸淡忘了沙場鐵血,此時面對局勢的無力,讓他恍惚間想起當初自己縱橫沙場的風采,一時心緒難平。當年他是那樣望風披靡,幾乎所向無敵。

他回想起他時常只率百騎去挑釁敵軍,引得敵軍萬千人馬出營,而他總能在縱橫捭闔一番之後,瀟灑離去。倘若敵軍來追,便會被引入陷阱,被他的大軍一舉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