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昔日家國殘夢裏,多少魂夢驚夜雨(中)

李存勖冷笑道:“你既仍呼朕為陛下,心裏便還有君臣。既知君臣,緣何行叛逆之事?”

年輕將軍站起身,與李存勖目光對視而不避,“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君棄其道,便絕臣道。”

“放肆!”李存勖怒不可遏,閉眼緩息,睜眼憤視,“為臣者,焉敢言君道!”

“君道也是道。道之所存,理也。”年輕將軍不為所動,“既為理,人皆可言。”

李存勖頓了頓,逼視眼前人,沉聲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君稍有錯,臣便興亂,難道就是正道?”

“臣此行,非為興亂。”年輕將軍道。

“不是作亂,那是什麽?”李存勖冷哼一聲。

“君王有錯,臣民替君改之。”年輕將軍聲音平穩,身形同樣平穩,“臣等此番所為,便是替君改錯。”

李存勖冷笑不已,“改錯?用謀反篡位的方式?”

年輕將軍看著李存勖,認真地問道:“吾王知錯嗎?”

“你……”李存勖大怒,沖眼前人大喝道:“李從璟,你大膽!你知道你在跟誰說話嗎!”

來人正是李從璟,李存勖坐於馬背,他站於李存勖面前,雖身形不及李存勖高,氣勢卻絲毫不弱。世間有浩然正氣,若得此氣滋身,於萬事萬物前皆不必自慚形愧,哪怕他面對的是一國帝王。

李從璟看向李存勖的眼光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但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他道:“吾王若知錯,當不憚改錯;吾王若不知錯,臣民自當替吾王改之,只不過到那時,王何以為王?天下自有君王以來,歷經多少國、多少代?天下會有這般多的朝代,不就是因為君王失道,而臣民群起,才有改朝換代之事嗎?改朝換代,非是謀逆篡位,而是為天下、為萬民,重塑道義!”

李存勖嗤笑不已,冷言冷語道:“然而歷朝歷代以來,亦不乏亂臣賊子!這些人狼子野心,犯上作亂,最終卻逃不過被盡誅的下場!”

“陛下!”李從璟憤然出聲,語調高亢起來,“難道你還不知道,這些年來,你沉迷享樂、荒廢朝政、妄用奸佞、毀壞朝綱,給天下、給百姓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嗎?!”

至此時,李從璟不復束手而立,而是昂然按刀,目視李存勖,激昂陳詞:“為政以仁德,輕徭薄賦,得萬民歸心,天下共敬之,所以江山能夠穩固;為政以清明,整頓吏治,隔絕宵小,使重臣不敢貪汙,小吏不敢禍民,所以廟堂能夠長存;為政以賢明,廣布恩德,整頓百業,使百姓皆有所養,賞善罰惡,精兵強軍,使將士無後顧之憂,所以社稷能傳百年;為政以博愛,遍施教化,使萬民心中有道德,能辨是非對錯,所以國家能長治久安,令文明布之於四方,能召四夷拜服,所以中國能歷萬世!”

“倘若因一己之私,縱情享樂,不顧社稷安危,胸無生民疾苦,國庫不充盈,百姓無余財,軍隊不修甲兵,將帥不通征伐,士卒不敢死戰,以至於朝政崩塌,外寇入境,這樣的君王,也能稱之為君王嗎?”

這一番話恍若雷鳴,說得李存勖呼吸急促、面色鐵青,他大喝道:“你閉嘴!李從璟,難道你覺得朕是這樣的君王嗎?!”

李從璟端視李存勖,全然不因對方天子之怒而勢弱,他舉止端莊,亦無局促之感,面對對方的詰問,李從璟舍棄辯論之法,擺出那些讓他痛心疾首的事實:“同光二年七月壬申,京師雨足,自是大雨,至於九月,晝夜陰晦,未嘗澄霽,江河漂溢,堤防壞決,天下皆訴水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為?”

“同光三年三月壬子,東京副留守張憲奏,諸營家口一千二百人逃亡,以軍款被貪汙、人不能飽食故也。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為?”

“同月,宦官王允平、伶人景進為帝廣采宮人,不擇良家委巷,殆千余人,車駕不給,載以牛車,累累於路焉。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為?”

“同光三年八月壬戌,青州大水、蝗,數不盡良田顆粒無收,當年冬至,萬千百姓成為餓殍。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為?”

“同年八月癸未,河南縣令羅貫因奸佞進讒,委河南府痛杖一頓,處死,人皆冤之。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為?”

“同光……”

“夠了!”李存勖打斷李從璟,胸膛起伏不定,顯然極不平靜。

李從璟慘然一笑,似是為人不平、為江山不平、為天下不平,他望著眼前這位一國帝王,“去歲伐蜀大軍三月平蜀,大唐國威由此達到鼎盛,世人皆以為我大唐可以廓清宇內,只可惜,這只是看起來美好的幻想罷了。郭公恃才傲物固然不假,但堂堂國之重器,竟然冤死於宦官之手……連這樣的社稷之臣,陛下竟然都下得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