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數年之功見成效,渤海四戰定大局(十二)(第3/3頁)

國庫無糧時,太史上奏,請撥內庫給軍用,劉皇後不肯,宰相屢次上奏,劉皇後便攜三位年幼皇子並三件銀盆,到李存勖面前,對宰相說:“外人謂內府金寶無數,向者諸侯貢獻旋供賜與,今宮中有者,妝奩、嬰孺而已,可鬻之給軍。”意即:四方朝貢都已賞賜完了,內庫無財,宮中就剩下這些東西,把它們分給軍民吧。宰相們瞠目結舌,只得陸續退去。

“中原局勢動蕩至此,李哥兒預備如何?”莫離問道。

李從璟反問莫離,“你以為該當如何?”

莫離道:“自郭崇韜死於兩川,先有康延孝之叛,現有趙在禮之亂,中原大地一片亂象,此間之事豈是巧合?王師平定蜀地,令天下震動,大唐國勢之盛,如烈日當頭,諸侯皆以為大唐要廓清宇內,及至郭崇韜死,有志者莫不捶胸頓足。然則以離觀之,朝廷之亂象,早已彰顯,君上不仁、奸臣當道、功臣避舍、朝政荒廢……我大唐入主中原才幾年,如何經得起這般折騰?今各鎮叛亂不休,若君上能雷霆制之,尚有余地,如若不能……”說到這,莫離直起身,認真看著李從璟,莊重道:“怕是中原腹地將再起千裏烽煙,屆時神州陸沉,日月移位都不無可能!”

見李從璟仍舊沉吟不語,堂中又無外人,莫離索性放開了來說,“今我幽州數萬大軍奮戰在外,憑數年生聚之力,千辛萬苦取得渤海之勝,何其不易!然則一旦中原陸沉,後院失火,我等何異於無根浮萍,處境豈不與耶律阿保機雷同?當此之際,幽州軍當立即回師盧龍,為大唐坐鎮北疆,南望中原以應時變,如此才能保全自身、周全大唐!”

王樸狠狠拍案,憤懣道:“為拒契丹,盧龍百姓付出多少努力,幽州兒郎付出多少鮮血,眼下韃靼部、君子都合圍西樓,原本大事將成,奈何朝廷如此無能,各地鎮軍如此狼子野心,竟要使盧龍數年之功,毀於一旦!可恨,可悲,可嘆!”雖然不甘,卻也贊同莫離立即班師的意見。

坐在一旁低頭捧著木杯吸水的桃夭夭看了李從璟一眼,卻見他仍舊在斂眉沉思,看他嚴肅糾結的模樣,心頭沒來由一軟,想到他為大唐、為中原甘居北地,殫精竭慮強軍、富民,以一己之力承擔起抗拒契丹的重擔,數年如一日,周旋於幽州官民、朝廷奸佞、契丹、渤海、韃靼部之間,不知費了多少心思、吃了多少苦頭,如今好不容易就要功成,卻被大唐、被中原拖了後腿,他心裏不知道有多難受,可偏偏沒有半分表露,甚至不如莫離、王樸兩人面有憤色,心道真是難為他了。念及於此,桃夭夭竟覺心口有些微痛,杯中清水再也喝不下去。

在莫離、王樸都看過來許久之後,李從璟終於開口,他依舊平靜道:“韃靼部、君子都圍攻西樓,這是重創契丹千載難逢的良機,不可錯過。耶律阿保機雖然在渤海失利,契丹軍折損也不少,但還不至於傷經動骨,就這樣結束這場戰役,契丹只需數年便能緩過勁來,我們付出這麽大代價,不能只取得這點戰果。我意大軍在正州休整兩日,隨即發兵西樓。”

“契丹便是數年之後能緩過勁來,也是遠患,中原之亂卻是近憂啊!”王樸急切道,“況且,此番征戰,先敗耶律欲隱,再敗耶律阿保機,挫敗契丹攻滅渤海之意圖,怎麽都不能說戰果小了。”

“戰果還可以更大。”李從璟看著王樸,不容置疑道。

接觸到李從璟堅毅的眼神,王樸張了張嘴,怔怔無言。

莫離默然片刻,道:“朝廷若能即刻起用老將軍,或可平息魏州之亂,將天雄軍叛亂影響降至最小。”

“但願如此吧。”李從璟嘆息一聲,不願再多言。

其實他知道,李存勖不會這麽快起用李嗣源,此時對李存勖而言,恐怕禦駕親征都要好過任用李嗣源為帥。然而世事如棋,事後回想,人生真是常富戲劇性,又充滿許多令人咋舌的巧合,如果不是李存勖這樣抉擇,恐怕也不會有事後李嗣源登基稱帝之事。

作為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李從璟並不擔心中原之亂會波及盧龍,或者一發不可收拾,發展到群雄並起的局面,他知道歷史的車輪只不過是在按照既定的軌道吱呀前行,而作為這段歷史中唯一的變數,李從璟更加知道,此時還不是他回師盧龍的時候,他必須要做完眼前的事,各種未知或者已知的契機,也能讓他做完眼前的事。

但這些話李從璟無法告知莫離、王樸、桃夭夭等人,所以他只能以一種強硬姿態,封鎖這些消息,令大軍向西樓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