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數年之功見成效,渤海四戰定大局(十二)

耶律阿保機在下令各營軍士聚集於城西時,仗著兵力優勢,其中大部分得以順利前往城西聚攏,然而各營也不可避免仍有小部分軍士被幽州、渤海聯軍困住,難以脫身,這部分契丹軍士被分割各地,部眾或多或少,在接下來的兩日裏,他們在幽州、渤海聯軍的圍剿下,漸漸被清除。

聚集在城西的契丹軍雖然人數仍然不少,至少比之正州內外的幽州、渤海聯軍要多上許多,然而軍士在奔逃過程中大多丟盔棄甲,士氣低迷,戰力被大為削弱。耶律阿保機連日組織反攻,卻都無法突破百戰軍軍陣,被死死限制在城西營地裏。同樣,幽州、渤海聯軍也無力將其圍殲或徹底擊潰,雙方遂在城西展開拉鋸戰。

正州會戰持續到第三日時,耶律敵烈率領通水河谷方面的契丹軍回援,與之幾乎同時抵達的,還有李彥超率領的萬余盧龍軍。李從璟遂令李彥超率部在城外紮營,其他幽州、渤海聯軍進入正州城據守。

第四日,李紹城率三千余百戰軍趕至正州城,進一步充實了城防力量。

契丹軍與幽州、渤海聯軍隨即在正州進行對峙,戰役進入到僵持階段。

正州會戰第七日,皇甫麟自恒州遞來消息,恒州之圍已解,圍城之契丹軍被擊退。

正州會戰第十一日,耶律阿保機將各方軍力收攏,經過臨時整編,以十萬精銳兵力,再戰於正州城下。

同日,始自幽州,途徑營州、泊汋、恒州的第一批後勤補給,在皇甫麟親自護送下,運抵正州城。隨行幽州官吏向李從璟稟報,衛道已臨時緊急征召五千青壯,作為後備部隊,正向正州趕來。

正州會戰第二十日,五千由盧龍熱血兒郎組建的後備營,抵達正州城。

翌日,莫離與李四平一道,帶西京近萬援軍支援正州城。

會戰第二十五日,大明安派遣新軍來援,在正州城北百裏之外,與契丹前來阻截的大軍遭遇,陷入混戰。因新軍戰力弱,交戰未及一個時辰,便現潰退之象。幸奈大明邢率正州守軍及時趕到相救,得以將新軍帶入正州城。

契丹之寇城,屢攻不克,以至累日持久,將士傷亡慘重而無寸功,軍心動搖,戰士思歸。

韓延徽向耶律阿保機進言,勸其退兵,來日再戰。言中有曰:契丹當保已得之地,派兵據守扶余、長嶺等地,主力西歸,以備來日再行東征。耶律阿保機心生退意。

同光四年三月初三,有信使自西北來,入契丹大營。

同光四年三月初五清晨,李從璟登正州城樓,端視契丹大營良久,繼而擊節曰:契丹軍已退!

遣斥候近營視之,果已人去營中,轅門、角樓處只剩草人披甲,以假亂真。

當日,郭威所遣使者,歷經艱險到達正州城,向李從璟稟報:韃靼部、君子都襲契丹國都西樓!

自同光三年九月十八日契丹出兵渤海,耶律欲隱遣精騎攻打薊州北境軍堡、拉開幽州軍參戰序幕以來,李從璟率軍輾轉於雁南、營州、遼東、扶余、長嶺、鴨淥府等地,行軍千萬裏,從深秋戰至初春,歷時半載,殺敵數萬,消耗兵甲器械無數,折損將士近萬,在聯合渤海國、韃靼部的情況下,終於取得對契丹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渤海局勢,至此大定。

……

夜裏,現在正州城的幽州、渤海聯軍重要人物齊聚一堂,聽君子都來人講解契丹西樓戰役始末。大堂中,李從璟當仁不讓坐在上首,頭盔與橫刀置於案上,凝神看向來使,在他左手邊,莫離、王樸連坐一處,前者輕搖折扇風度翩翩,後者橫劍於膝,長劍出鞘兩寸,手指輕彈劍身,再往下便是李紹城、蒙三、李彥超、李彥饒、孟平、史叢達、丁茂等人,皆肅然端坐;在他右手邊,則是李四平、大明邢等一眾渤海文官、武將。

“軍帥率大軍主力在雙通、儀態、九陽之間突出重圍後,契丹軍主力也隨後撤離,但留下了司近部近兩萬兵力,對君子都進行圍追堵截,郭將軍帶領我等輾轉各地,尋機突圍。但因扶余契丹軍勢眾,而當地渤海官吏又多有投敵者,致使我部戰鬥愈發艱難,數次差些陷入絕境。有鑒於此,郭將軍見南下與軍帥匯合無望,便下令大軍向西突圍,進入契丹境內,謀求向西樓挺進。”

使者說這些話的時候,語氣還算平靜,李四平、大明邢聽到“渤海官吏多有投敵者”時,臉色卻有些不自然,在幽州諸將有意無意目視下,羞愧得恨不得鉆地洞。

“進入契丹境內,我部攻占了一個小部落,得到糧食補給後,便沒有再輕舉妄動,直到斥候探得韃靼部動靜,郭將軍這才準備與之聯系,以求共謀西樓。奈何韃靼部動作太快,未等我部與之聯手,便已強攻西樓,不料出戰不利,被契丹軍反戈一擊,差些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