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謀利有成志士歸,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第3/3頁)

“正是如此。”費高章道,“領政者要治理一地,無論其是否帶了心腹親信來,都必須要依仗本地官吏,分一部分權力給本地官吏,否則其政令,無法順利下達施行。這便是本地官吏的可乘之機,你也正是借此而入職樞要的。”

張一樓輕輕一嘆,看著他面前的老師,“學生之困惑處,便在於此。”

費高章露出一個意味不明的笑意,這樣的神色在他臉上很少見,他道:“你的確該有困惑。畢竟,李從璟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些。”

“的確如此。”張一樓感慨道,“他到幽州後所行之事,的確與常人不同。”

費高章眼中露出追憶之色,“初時李從璟重新算民,擺明了不信任我等之前算民之結果,讓我等幽州官吏面上無光,其後又行精兵汰軍之事,那些被他趕出軍營的本地將校,可是多有不滿。又因地方官員盤踞一方,勢力難免聯合,利益難免糾葛在一處,他此舉便再次傷了盧龍本地勢力之利益。經此兩事,幽州本地官吏,對其已是大為不滿,奈何他先克平州,又屢敗契丹,攜大勝之威,一時無人敢有所反對。”

“但一時雖沒有作為,矛盾卻沒有消失,沉澱累積的久了,自然會爆發。”張一樓道。

“其後屯田,竟沒有收繳大戶之地,而是修繕荒廢田地,甚至是墾荒來造耕地,即便是有占用大戶之田,其補償措施,也說得過去。這件事,便沒有為人所詬病。”費高章道,“其後李從璟又興漁鹽工礦,辦商路,更是讓本地勢力參與其中,分利於民。我幽州本地官吏、大戶,由是從李從璟手中獲利。”

張一樓接著道:“更讓人難以言說的是,李從璟屯田有成,在漁鹽、工礦之利收獲頗多的情況下,於入冬之後,他大散錢財,籠絡人心。其中最為關鍵者,莫過於他提高軍中將士之俸祿了,此舉,讓盧龍六萬邊軍,一掃先前裁軍之怨,盡皆歸心。”

費高章喟然一嘆,放下遞到嘴邊的茶碗,站起身,走到窗前,負手看向窗外,院中樹木光禿,無葉剩枝,遠天灰白,不辨其他顏色。過了半晌,費高章道:“李從璟會生財,更會散財。錢財之物,所用在何?昨日宴席上,李從璟言,錢財就是拿來用的。他的確是如此為之的,這句話,沒人比他做得更好。幽州這桌菜,他吃得很多,但吃相不難看,所以眾人都能接受。”

“當下幽州這張桌子上的菜,本就是李從璟做出來的,他要吃,誰還能說他的不是?”張一樓苦笑道:“況且,他還分了羹給眾人。老師,既然如此,那你之前讓學生取得李從璟信任,以入職中樞,‘以圖將來’,這個‘將來’,還要圖否?”

費高章突然轉身,堅定道:“圖,當然要圖!”

張一樓愕然。

費高章回到矮榻上坐下,理好衣袍,道:“只不過這個‘圖謀’,卻不是要限制、約束、掣肘李從璟,與李從璟作對。”

“老師的意思是,相助李從璟?”張一樓神色一振,問道。

費高章肅然點頭,忽而一嘆,語重心長地說道:“一樓,領政者品性如何,我等無法選擇。與領政者相鬥,那是因為利益驅使,迫不得已。說到底,相鬥不過是兩傷之舉。今既有如此領政者,不因一己一時之利,而損害幽州長遠之利,難道不是很難得嗎?屯田興農事,開漁鹽之利興工、商,難道不是我等所謀之長遠利益嗎?既有如此領政者,願真心為幽州之利而殫盡竭慮,作為本地官吏,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全力相助?”

末了,費高章總結道:“今幽州官吏、勢力依附,邊軍將士歸心,便是從個人榮辱而言,相助李從璟,也才是明智之舉!”

張一樓凜然稱是。

看著面前的得意門生,張一樓眼中的喜色沒有瞞過費高章,他知道張一樓早也看透了其中利害,有了打算,今日來他府上,名義上是說求其解惑,實際上,難道不是欲求他這個老師的首肯,讓他能夠心安理得投向李從璟?

費高章撚須笑道:“一樓,你是為師生平最得意的門生,繼承了為師所有絕學,來日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只要遇到明主,實在是輕而易舉之事。你的天地,本就不局限於這幽州一隅之地,現在有機會走出去,不要有什麽顧忌,只管去做便是!”

張一樓這才驚覺,他今日明求解惑、實求師命的意圖,已經被費高章洞若觀火,聽了費高章這話,感受到費高章話中真切而濃郁的關切、期許之意,張一樓心頭一熱,伏地下拜,“多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