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謀利有成志士歸,去王稱帝性未改(上)

幽州城最高大的建築,無疑是城樓,高達五丈的城墻上,聳立的城樓又高出數丈,彼處視野極佳。李從璟入主幽州之後,對節度使府邸,並未大做整修,在貴為節度使後,現有的生活品質已經讓他很是滿意,他對個人生活的要求不高,因是也從未花錢為自己做過什麽。但有一件事例外,他在節度使府邸內,建起了一座極其高大的閣樓,這座閣樓之高,幾乎能與城樓比肩。

君子樂山,仁人好水。登高望遠,志士喜為之,尤其是胸懷遠大者,更是樂於此道。李從璟築城此樓後,時常登上樓閣,或俯瞰幽州全城,或遠眺蒼茫北地,更將其命名為“致遠閣”。

依照李從璟的記憶,今日是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四,小年夜又稱小團圓,是離家遊子歸來,與家人團聚的時候。

這日夜,李從璟在設廳設宴,邀幽州文武官員相聚,布施恩德,以收買人心。無論是治軍,還是治吏,都講究恩威並濟,李從璟手下的事,無論是軍紀,還是官場規矩,都很嚴明,然而在此之外,他並不吝嗇表現自己的隨和,而表現隨和的方式,除卻與人相交時言行舉止平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散利。這一年來,李從璟在幽州謀事有成,府庫充盈,是以借今日之機,他大賞群臣。

一夜歡慶,子時過後,一眾文武官吏才心滿意足散去,李從璟也離開設廳,只不過飲酒頗多、走路都有些搖晃的他,卻未回去後院歇息,而是一步三晃登上致遠閣。李從璟雖然腳步不穩,但神志卻清醒得很,登上致遠閣頂層,扶欄遠眺,整個燈火輝煌的幽州城都在腳下。

萬家燈火,每一盞燈都會照亮一個團圓。

冷風撲面,李從璟精神為之一振,他默然佇立良久,不知在想哪些事,也不知在念哪些人。

良久,身後傳來有人上樓的聲響,聽見腳步聲,李從璟沒有訝異,也沒有回頭。少頃,裝飾貴氣端莊的任婉如走到李從璟身後,輕柔為他披上一件虎皮大氅,腦袋靠在他的肩膀上,輕聲問:“想什麽呢?”

李從璟的目光柔和而寧靜,只不過夾雜著淡淡的憂慮,他道:“催促莫離南歸的消息已經發出去一個月,算算腳程,他們怎麽都該已經入了平州,但連日來卻沒有半分消息傳回,我深為之擔憂。遼東戰事膠著,數萬契丹大軍虎視眈眈,他們這一路歸來,路可是不太好走。”

莫離與李從璟的交情如何,任婉如自然是知曉的,聞言她眼中也流露出擔憂之色,“莫先生沒有大軍隨行在側,要穿行遼東,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從遼東至此,有東西兩條路,也不知莫先生是經營州南歸,還是走海路。”

李從璟言道:“這時節海路不穩,充滿未知和不可控的風險,想來莫離他們不會走海路。”

任婉如離開李從璟的肩頭,仰頭看著他的側臉,“既然知道莫先生走哪條道,或可遣大軍前往相迎。”

“大軍離營,動靜太大,怕會引起連鎖反應。”李從璟沉默了一會兒,“我還是親自去一趟吧。”

“莫先生是棟梁之才,不容有失,既然大軍不能出營,你親自去接,也是應當的。況且他與你自小情深,今為你之大業,獨在異國他鄉,身處險惡之地,辛苦逾年,於情於理你都該去迎。既然要去,就趁早吧。”任婉如點點頭,很支持李從璟的想法。

她雖然從不幹涉、過問幽州軍政,只作一個賢惠妻子,但這並不代表她對幽州諸事不了解,相反,她男人的功業,她了解得很清楚。因為愛一個人,不僅要愛對方的人,對方的位置,還要愛他腳下的那片土地。

在莫離不在李從璟身邊這些時日,李從璟常常忙至深夜,處理文案,甚為辛苦。軍政大事雖有衛道相助,但衛道父子、章子雲、王不器等人,都各有要職,謀其一域。在謀全局上,卻是無人能李從璟相助多少。任婉如重視莫離,不是重視他這個人,而是重視他的身份,換言之,她是重視莫離在李從璟大業中的作用。

李從璟轉身拉起任婉如的手,將它們放在自己手心,歉疚地說道:“如此一來,十之八九會來不及回幽州過年,讓你獨居此處,委屈你了。”

任婉如溫柔一笑,以毫不在意的口吻說道:“今年過了,還有明年,人生往後更有數十年,夫君何愁不能陪伴妾身?”

李從璟心中感動,輕輕將任婉如攬進懷裏。

男人一生兩件事,成家立業。成好家,才有更多精力去立好業,有賢妻如此,在外打拼的男人,哪還有半分後顧之憂呢?

小年夜過完,在李從璟離開幽州的時候,幽州刺史費高章府上來了許多人拜訪,作為幽州本地文官之首,又在刺史這個位置上坐了許多年,無論是之前李存審,還是如今李從璟,對費高章都頗為倚重。這就使得費高章的位置在不可動搖的同時,他的威信也在與日俱增。每逢節慶,門庭若市,少不了各級文官前來拜訪,甚至是盧龍一些武將,也會前來送上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