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離營將士英雄心,諸事可為農在先(第2/4頁)

李彥饒說出這樣一番話,已很是交心了,李從璟沒有拿官面上的話來敷衍他,先是笑了一笑,“說出‘千金之軀’‘君子’類似之言的先賢,恐怕是沒有一個曾為大軍將帥,否則斷然不會如此!”頓了頓,轉為真誠地說道:“這世上有太多地方需要中庸,為官、為商、為民,都可取中庸之道,唯獨為將帥者不可,又或者說,亂世為將帥者不可。試想,在征伐頻頻的當世,為將者不能身先士卒,為帥者不能剛勇果決,如何得軍心,如何勝征戰?唯敢想敢為者,能建立非凡功勛,若是泯然眾人,必被吞沒在大爭的洪流中。”

李彥饒露出思索之色,像是似懂非懂。

李從璟目光深遠,他繼續道:“至於百戰軍者,誠然為本帥親建之軍,亦為本帥征戰多時之根基,然則昨日百戰軍為本帥之根,焉知來日幽州諸軍便非本帥之根?若是於本帥親手所建之百戰軍中,尚且不能推行汰弱選強之事,本帥何以能於幽州諸軍中行精兵強軍之策?若果真如此,非是他人之過,實本帥無領兵之能。若果真如此,與其坐等契丹來滅,不如自請毀之!”

李彥饒眼中方有恍然、明亮的色彩,聽完李從璟最後一句話,怔了怔,呆看向李從璟。

兩日都試,君子都大測有了結果,達標者十之八九,僅有十分之一的將士,因各種原因未能通過大測。這其中,又有相當大一部分軍士,是因為連番征戰留下了不小創傷,而影響了戰陣能力的。

若說百戰軍是精銳,君子都則是精銳中之精銳,是在百戰軍中擇優挑選的,都試合格者有十分之九並非什麽意外的事。

結果出來之後,這兩日幾乎一直跟隨在李從璟身後,觀看整場都試的一眾將領,都將目光投向了李從璟。

君子都是李從璟親軍,戰功赫赫,早有盛名,李從璟待之極厚,可以說,便是有朝一日李從璟兵敗軍滅,只要君子都尚在,他就能在短時間內又拉起一支精銳大軍來。多次大戰以來,李從璟沖鋒陷陣,與君子都同生共死,可以說若無君子都,李從璟已死過好幾回。而如今,兩千余君子都中,卻有近兩百人因為都試不合格,要被趕出軍營。這些人中,可能就有人曾為李從璟擋下過許多明槍暗箭,甚至救過他的性命。

君子都數千將士,在點將台前列陣肅然而立。兩個方陣,一大一小,大者為通過都試者,小者為都試未合格者。

君子都雪夜建軍,自其有軍號始,無數次列陣在李從璟身前,接受其檢閱、誓師、領命出征。然而,今日,是其第一次分兩個方陣列陣。

李從璟依舊扶刀站在點將台上,他們依然佇立在點將台下,擡頭注視著他們的主帥。然而自今往後,他們中的有些人,注定再無機會,如今日這般,如之前無數次做過的那樣,去如此注視曾帶領他們,拼殺出無數輝煌的主帥。

那個年輕但鋼鐵一般的主帥。

“昔曾並肩作戰,浴血同袍,你們中每個人都曾隨本帥征戰多次,為本帥流過滾燙的英雄血,在今日之前,更有一千五百五十八名將士,戰死沙場,君子都因此成為大唐常勝之師中,戰損最高的軍隊。君子都的赫赫威名,君子都之所以成為令人望而生畏的雄師,不因其他,皆因爾等之血!”

李從璟並腳肅然而立,行軍禮,“這一禮,不為其他,本帥謝過爾等!”

兩千余君子都,轟然並腳,行軍禮,動作整齊如一,聲響同一瞬發出,氣勢凜然,一如當初。

隨著這一禮,那小方陣中,無數人虎目含淚。

“而今,都試無情,有親勝兄弟者,要離營而去,不復再與我等並肩殺敵,此間悲痛,無有勝者!然,青山矗立,不墜淩雲之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君子都兒郎,從來只有身前路,沒有身後身,君子都的方向,從來只有一個,那就是前方!今為君子都愈強,為百戰軍愈強,為邊軍愈強,為大唐愈強,爾等以傷痕累累之身,邁步出營,爾等仍是英雄!”

李從璟再次行禮,“這一禮,為英雄!”

兩千余人,再次並腳、行禮,動作、聲響,皆如出一轍。

“軍帥!我願從你征戰,哪怕只為一小卒,但求不離軍營,但求仍能上陣殺敵!”小方陣中,有人嘶聲大吼。

李從璟向那人看去。

說這話的人他認得,他叫何仲福,是戴思遠初次發兵懷州時,為救孟平,戰死在河上的何小福的二兄。此番何仲福因平州一役,身受重傷,右手斷了小指、傷了食指,雖痊愈,射術一科上卻是無法通過都試了,因此在被淘汰之列。

聽說他還有個兄長,名為何大福。三兄弟名字中都有一個福字,只是可惜命運多舛,何大福年少早夭,何小福命喪火海,現在剩下何仲福,也落得一個殘疾,連兵都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