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離營將士英雄心,諸事可為農在先(第4/4頁)

李從璟若是知曉李彥饒此時心中所想,定會報以一笑。他所期望的,自然不僅僅是都試,以及由此而來的精兵強軍之事一片坦途,他更希望民事也一片坦途。

在親自觀陣君子都都試後,接下來李從璟沒有再親臨都試現場,依照事先謀劃,君子都之後,便是百戰軍都試,再是盧龍軍,繼而幽州全部邊軍。

然而,李從璟從不敢抱有任何事一帆風順的想法,艱難、險阻、狀況總會出現,只是何時出現,以何種方式出現,或大或小而已。都試如是,民事亦如是。因知如此,李從璟不曾有片刻掉以輕心。當然,他也不會時常心存憂慮,去做無謂的猜想、揣度,事來則應,事去則空,如是而已。惟其如此,處於紛繁復雜事中心的李從璟,才能對各方應對自如,而不至於真累到嘔心瀝血的地步。

都試尚在進行中,由衛行明牽頭的算民一事,經過多日努力,終於有了結果。這也意味著,屯田之事可以進入實幹階段了。在此之前,還得有一物需要準備,就是物:農具、耕牛、糧種,以及屯田軍民的口糧。

這些物什幽州原本自然有一些,只不過無法滿足李從璟的需求罷了。要得到這些東西,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自民間征取,一個是向朝廷請調。幽州多經戰亂,民間本就缺糧少械,自是無法征取多少的,因此,李從璟需得向朝廷請調。

屯田戍邊是大事,也是於國有利的好事,只要不橫生枝節,朝廷自無不允的道理。即便如此,為了得到更多的物資調配,李從璟還是動用了他在朝廷的關系。工部尚書任圜、禮部侍郎馮道等,都是朝中重臣,雖職責範圍內沒有物資調配權,卻也說得上話,另外,李嗣源的人脈也是李從璟的助力,再加之這些年來,李從璟在魏州和滅梁之後居大梁時結交的權貴,也多有關系不錯的,他們眼見李從璟收復平州、屢敗契丹,勢頭越來越盛,也樂得與他相交,幫他些忙,以作為官場盟友。

如此一來,外有重臣,內有敬新磨等李存勖近臣,李從璟請調農具、糧種的事情進行的很順利,等這些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幽州時,衛行明已經將幽州轄下九州屯田的前期準備工作完成了。

屯田不可能盡在幽州,卻也不能分散於九個州,需得尋其土地肥沃、集中的地方,劃定幾個區域,來進行集中屯田。當下,李從璟屯田首選了四個區域,分別是幽州、平州、媯州、易州。前面兩者不必多言,一個是中樞之地,一個早有基礎,卻說媯州,選其地是因其境內河流縱橫,有灌溉之便,易州則是居於後方,地廣人密,土地相對平整、膏腴。

此間具體事務自有衛行明主持,李從璟總領綱領而已。時當開春,正春種時節,節氣上是沒有問題的。加之都試進行得如火如荼,人也不缺,物什也到位,屯田之事,以衛行明父子的幹練,該是無虞。因有不少軍士被裁汰而去屯田,為了管理、監督,李從璟特地令百戰軍分出四個指揮,分去四地管控局勢。

除卻農事外,再就是工事。工事的重中之重,是鹽鐵和作院。此事卻比農事要難得多,王不器正在各地緊鑼密鼓進行中,短時間內急不得。至於商路,更是如此,現今離出成績的時間還早。

待都試、裁軍之事結束後,緊接著就是募兵。

募兵之事開展之時,已是仲春時節。而此時,北方發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