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二十七)(第2/4頁)

李從璟握住任婉如的手,輕聲道:“樓上冷,你怎麽上來了?”

任婉如沒動,她似乎是很享受這一刻,臉在李從璟肩膀上蹭了蹭,膩聲道:“不冷。”

李從璟笑了笑,不再說話。

兩人難得享受此刻溫馨,然而不過片刻之後,丁黑就來稟報李從璟,說是有客登門拜訪。

李從璟向任婉如歉然一笑。任婉如倒是懂事,沒有再膩著李從璟,伸手攏了攏鬢角的絲發,“妾身在房中等候夫君歸來。”說完,羞澀的下樓。

李從璟啞然,有些驚訝於任婉如的大膽直接,摸了摸鼻子,施施然走下閣樓。

“來者何人?”

“衛先生父子,章先生和王先生。”丁黑道。

衛氏父子,則只能是衛行明、衛道、衛子仁父子三人了,章、王兩位先生,不用說,乃是章子雲和王不器。幾人都是李從璟麾下親近之人,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是文士。

李從璟沒有和他們在正堂相見,而是於偏廳中和他們煮茶論道。

衛道、章子雲等人聯袂而來,非是巧合,而是李從璟事先就有的安排。今日特意召集他們來,除卻慶賀佳節,更重要的事,是部署幽雲來年的民事。民事自然是由文官來做,幾人作為李從璟麾下最得力的文士,來年要如何開展幽雲民事,先和他們商議是題中應有之義。

眾人分主客落座之後,自有丫鬟仆役端上點心,因李從璟喜好飲茶,是以任婉如在北上時,將茶博士也帶來了兩位。這兩位茶博士一男一女,衣著寬松,舉止優雅,在氤氳熱氣中,恍若仙人。茶未煮好,而眾人已在飲茶的意境當中。

衛行明悠然感慨,“魏晉之後,文武分流,武者愈發粗鄙,文者愈發嬌氣,不負兩漢、春秋戰國時的士子風氣,武能定國,文能安邦的豪傑,亦是再難尋覓。天下大亂以來,草莽之人大展拳腳,居於高位,更讓顯貴者多粗魯之士,軍人尤是。軍帥長於軍伍,卻得一身儒雅之氣,真可謂儒將也,這品茶的功夫,軍帥怕是還在我等鄉野之人之上。”

李從璟不謙虛不張揚,聞言笑道:“武人重剛烈之氣,剛烈之氣,男兒血性之本,亦是奮然勃發之需;文人重儒雅之姿,儒雅之姿,所以修身養性,中正不阿。孟子言,天地間有浩然正氣,浩然正氣之所在,百邪不侵,是為君子。我雖不才,亦願見賢思齊也!”

章子雲打趣道:“公子身邊有君子都三千人,何愁自己不能成為君子?”

眾人皆笑。

不時,茶煮好,眾人分而品之。因在坐都是文士,於茶道上多少有所涉獵,這一頓茶倒是吃得極為熱鬧。

茶飲三分之後,眾人開始談及正事。

李從璟屏退左右,讓丁黑在門外守候,以保證眾人的言論不被外人聽見。在座諸人都是李從璟親信、心腹之人,眾人要謀劃的又是機密要事,自然是不能輕易外傳的。

“幽雲十六州,除卻營州等,地有千裏,民有數十萬,林木無數,礦利豐饒,我欲繁榮此地,以振奮軍民,以求能憑此與契丹角力,該當如何為之,諸位何以教我?”李從璟拋出議題,讓眾人作答。

這個問題衛道、章子雲等人不是初次聽聞,亦非才開始思索,早在這之前,李從璟就已經將此事告之諸人,令大夥兒思之,今日面談,乃是為了得到確切方案。

衛行明年齡最長,他率先開口,道:“自古以來,但凡要繁榮一地,提升一地、一國之力,其所重者,無非三點。”

“願聞之。”

“其一,農事;其二,工事;其三,商事。”衛行明年長氣穩,此時不急不緩地說道,“先言農事。要興農事,無非開源節流四個字。開源者,墾荒地,開阡陌,廣其耕地,修其水利,教民以耕田之法,輔之以農田器具;節流者,抑兼並,輕賦稅,整吏治。若得如此,不出三五年,則農事大興,糧草必豐!”

李從璟皺了皺眉,問道:“三五年太久,若我欲一年而得其利,該當如何?”不是李從璟心急,而是幽雲目前形勢,根本就不會給李從璟三五年的時間作準備,誰知道何時會與契丹大戰?

衛行明並不因李從璟的急切而有不滿,相反,他老神在在道:“若軍帥欲一年而得利,卻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如此為之,難度較大。”

“如何為之?”

衛行明說了兩個字,“屯田。”

“屯田?”

“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自漢武以來,各朝皆不乏遷民戍邊之舉,以邊地之地養邊地之軍,非如此不可。要行屯田之舉,有兩點必須做到,一者,糧種,邊地天時地利皆與中原不同,故所種之糧種也不同;二者,需得有能實行屯變的力量、組織。在當世,非手握一方軍政大權者不能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