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二十四)(第2/3頁)

任婉如也一臉好奇,又有些感慨,看得出來她也和惜玉同樣想法。

第五噗嗤一笑,回答道:“可不是被嚇的!”

“那是什麽?”惜玉眨眼問。

第五卻不肯直說,“過些時候你就能明白了。”

任婉如聞聽此言,將疑問的目光投向李從璟,李從璟自然只能笑而不語。

少頃,至城門前,在杜千書等人的目光中,李從璟等人下馬。

“見過軍帥!”無論文武老少官吏,皆行拜禮。原本眾人都站在一處,紅紅綠綠的官袍甚是惹眼,在進出城門的人群中,顯得鶴立雞群,這會兒同時拜下來,場面煞是壯觀。

李從璟扶起當前的杜千書、趙鐘鳴,對眾人道:“諸位請起。本帥一路行來,見平州秩序井然,一片欣欣向榮之象,此都依仗諸位之力,諸位辛苦勞累,該本帥拜你們才是。”

他這話非是場面話,確是一路來所見所聞。戰後多盜賊,戰亂又會破壞原本的生產、生活秩序,而如今平州一片祥和,各地的農事、工事都井井有條,確是不負他離開時對平州所望。

趙鐘鳴由衷道:“軍帥自離平州,數月之間,轉戰千裏之地,以萬余眾而令契丹五萬大軍敗走麥城,豈不勞累!在軍帥面前,我等不敢言苦!”

李從璟哈哈一笑,和眾人一起入城。

平州是李從璟所光復,官吏“任命”多半經由他手,建設平州的計劃亦由他策定,是以他入城之後,由杜千書、趙鐘鳴牽頭,匯總了各級官吏的工作,在他面前匯報。李從璟雖目下只是幽州防禦使,職在幽雲軍務,按理說沒有民事管理權,然則幽雲官場上的人,少有人不明白,李從璟北上可不是單純負責軍務,他是要頂替李存審節度使的職位,接管幽雲軍政大權的。

杜千書、趙鐘鳴建設平州的事情辦得很好,在沒有莫離、衛道親自理事的情況下,平州能按照李從璟的預想,走上正軌,這是有些讓李從璟驚喜的。不過話說回來,有趙鐘鳴相助,又有衛道派遣得力人手作為外援,此事倒也在意料之中。

“聽爾等之言,漁場規模尚可再擴大,自此連接丹東、高麗的商路也可重建,前者不用多言,關系民生,後者意義更是重大,一旦能與丹東、高麗通商,其利不僅在商,我幽雲會受用無窮,爾等當盡早為之。至於海鹽制作之法、之地,既有眉目,亦當抓緊。鹽鐵之利自古豐厚,關系國家社稷,乃是重中之重,有此一者,都足保幽雲之繁榮上升一個台階!”聽完杜千書和趙鐘鳴的匯報,李從璟免不了在大方向上,給予一些安排、指導。

杜千書、趙鐘鳴應諾。

李從璟笑道:“還是那句話,有任何要求,只管說來,本帥有求必應。民政建設,關系幽雲長遠之計,其分量之中,半點不亞於軍事。”

與杜千書、趙鐘鳴說完這些事,已是半日過去。雖然李從璟不插手具體事務,只從宏觀上給要求、發指令,但其涉及的問題,仍舊是方方面面的。

午後,李從璟還未離開一坐就是半日的椅子,丁黑便進來稟報,“軍帥,有人求見!”

“何人?”

丁黑頓了頓,“平州百姓!”

“平州百姓?”李從璟驚訝道,“這是怎麽一回事?”

不等丁黑回答,杜千書已是笑道:“軍帥先前入城時,我觀城外百姓,皆離田地,奔走相告。眼下半日過去,想必是消息傳開,百姓們來瞻仰軍帥風采了!”

趙鐘鳴感嘆道:“平州久為外夷所據,是軍帥令其重歸大唐,而使我平州之民做回了唐人。軍帥既復平州,又重建平州,撫民三策之下,實為百姓父母也,不僅如此,軍帥領軍出長城,遠征營州,屢敗契丹,振我邊軍雄威,亦是為我邊民揚眉吐氣,當此之際,軍帥凱旋,百姓焉能不簞食壺漿,以迎軍帥乎?”

“趙長史嚴重了。”李從璟謙遜道。

雖謙遜,人卻不能不見。

百姓匯聚於官衙前,堵塞了幾條街,盛況遠勝當日平州光復。這倒很好理解,當日平州戰事初歇,百姓固然感念重歸大唐,不再受契丹欺壓,然畏懼戰爭以至於畏懼軍隊的大有人在,是以人並不太多,如今則不同,平州重建已經步入正軌,民有所依,皆得幸福安穩,是以這會兒來的人就多了。

站在官衙門口,望著人山人海,耳畔盡是“李大將軍威武”的喊聲,恍惚間,李從璟如回到了當日平州初克那日夜。

百姓匯聚於官衙門口,動靜很大,驚動了官衙裏的所有人,官吏們都出了屋,任婉如、耶律敏等也都走到門口,無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再看李從璟時,他們眼中無不帶有濃濃的敬畏。

惜玉捧著心口,失神道:“這才得知,先前入城時所見,固非百姓畏懼軍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