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一)(第3/3頁)

耶律敵刺猶豫了,站在望樓上摸著下巴上的胡須舉棋不定。

他倒不是貪功,想要搏一搏那渺小的抵達對岸的希望,他令大軍渡河本就是佯攻,是為了掩護耶律魯多奔襲。但是既然要做戲,戲份當然要做足,如若不然,被李從璟看出蹊蹺,引得李從璟生疑,反倒對耶律魯多的行動不利。眼下渡河有望,耶律敵刺如何能令大軍撤回?

不僅不能撤回,還應該加大進攻力度。

耶律敵刺打定了主意。

他揮手叫來傳令兵,下令讓待命在河岸的五十艘船,再度出擊,加入到渡河戰役中去。

如是,契丹渡河部隊聲勢大漲,憑空生出一股吞天的豪氣來。進攻受挫的契丹軍士,得了生力軍的補充,士氣回升,領頭萬夫長高聲大呼,數千將士再次卯足了勁,邊以弓箭反擊,邊奮力往前沖。

眼見距離南岸越來越近,登陸有望,契丹軍士莫不歡欣鼓舞。然而,就在這時,唐軍防線中的攻勢又大了起來,巨石、弩矢齊發,更要命的是,攻擊密度和力度都更勝之前。幾波發力,幾輪攻擊過後,江水上已漂滿了木塊、碎屑,血水在河水中橫流,浮屍隨江流東去,一片狼藉。

耶律敵刺嘴角抽了抽,這副情景雖然在他預料之中,但事實真正發生的時候,他仍是不免肉疼。契丹軍傷亡愈發的大了,耶律敵刺難免惱怒,見登陸無望,下令收兵。

可在他收兵令下達之前,唐軍的攻勢又弱了下來。這讓他眼皮跳了跳。

契丹渡河軍雖然傷亡不小,但主力健在,並未損及根本,尚有一戰之力。就這麽放棄渡河,耶律敵刺覺得這個佯攻還是有些明顯。

躊躇半晌,耶律敵刺一咬牙,本著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的想法,不鳴金,而是吹響了號角,令渡河軍奮力沖殺!

渡河的契丹軍士苦不堪言,但軍令如此,由不得他們不向前。再者,戰鬥已經進行許久,他們雖然有進有退,但離對岸無疑越來越近,一些立功心切的契丹勇士,也不甘認慫。由是,攻勢再起。

片刻之後,唐軍攻勢再次增大。

……

如是三次之後,耶律敵刺終於知道,他被李從璟耍了。

他氣得摔了馬鞭子,再不猶豫,下令渡河軍回撤!

然而,此時渡河軍先頭部分已經很靠近南岸,他們在回撤的途中,依舊在唐軍投石車、勁弩的攻擊範圍內。

當契丹軍將後背露在己方面前時,李從璟沒有吝嗇石塊、弩矢,下令讓李紹城猛攻!

當契丹渡河軍終於回到北岸的時候,耶律敵刺發現大軍傷亡接近了三分之一!這其中大部分,還是在後撤時,唐軍驟然發力所致。也是在唐軍發動最後一輪攻勢時,耶律敵刺才發現,原來唐軍精心布置的防線,殺傷力竟然如此之強!別說他是佯攻,便是真的進攻,也難以越過雷池!

但這卻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耶律敵刺突然醒悟,這回佯攻,本就是要撤兵的,但經歷了其間“一波三折”後,撤回來的軍士,憑空少了好幾百人!而這一切,雖有唐軍攻勢驟強驟弱的誘因,而最根本的,是耶律敵刺自身不肯輕易撤兵的緣故!說到底,根據之前計劃,這本不需要犧牲的幾百人,是耶律敵刺將他們送進地獄的!

意識到這一點,耶律敵刺氣得大罵:“李從璟,你這豎子小兒!待耶律魯多成功渡河,三日後我必定將你碎屍萬段!且讓你囂張一時,看誰能笑到最後!”

李從璟見契丹收了兵,他也不再站在樓頂吹風,下樓找來李紹城,交代了一些事項之後,策馬回城。郭威心情舒暢,在路上笑道:“今日一戰,幾乎不損一兵一卒,引誘近千契丹蠻賊折戟沉沙,不能不說,軍帥之計實在是妙極!”說罷若有所感,“軍帥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亦曾言細節處最見真本事,今日之戰,正貼合此言!”

接下來兩日,契丹每日都要進行渡河戰。難得的是,契丹大軍一次比一次攻勢浩大,其木船被唐軍擊沉不少,但每日出現的數量卻是越來越多,讓李從璟不得不感嘆。

耶律敵刺這幅模樣,讓幾乎所有將領都相信,契丹大軍是打定主意,真要強行渡過白狼水了。

硬戰雖傷亡大,然而大多數戰役,無不是經過硬戰來完成的。

對於唐軍而言,巨石的采集本就不易,弩矢更是無法就地補充,經過這兩日消耗,已經所剩不多。契丹軍隊再連續進攻幾日,最後發全力,很難說鹿死誰手。

李從璟開始思索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