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十三)(第2/3頁)

平心而論,李彥饒之言很有道理,李從璟點頭表示認可。通過這些話,李從璟知道了李彥饒的戰略眼光,甚為欣賞,不過他卻有自己的考慮,道:“將軍之言有理。可惜,與眼下情勢稍有出入。本帥今日接到草原密保,契丹已發大軍南下,奔平州來了!”

“什麽?”聞聽李從璟這話,諸將莫不失色。

李從璟嘆息道:“我等雖不願戰,阿保機卻不願讓我等穩居平州,眼下這一仗,卻是非打不可。”

李彥饒驚奇道:“既如此,當據長城之險而守,方為上策。何能兵發營州,以劣勢兵力,與契丹大軍激戰於野?”

李從璟笑了笑,道:“正是因為要守住平州,所以才要發兵營州。”

李彥饒滿臉不解。

杜千書已領會李從璟意圖,他忍不住站出來,為李彥饒解惑,“正如軍帥所言,發兵營州,非是為攻占營州,而是為退守平州。將軍或許有疑,容在下為將軍言說。”

“長城之險固可守,卻不可死守,當守活。何為死守?屯兵長城險隘,與敵軍鏖戰雄關,經月累日,無進退之余地,令士卒死傷無數,是為死守。何為守活?擁百裏之地,遊戰於野,進可擊敵,退可拒敵,進退之間可疲敵,使敵軍忙於應付、捉襟見肘,未至雄關而困頓,既見雄關而心生退意,是為守活。軍帥發兵營州,此舉意在如此,此乃勝敵存己之道也!”

一番話,讓李彥饒既驚訝且敬佩,他本軍中宿將,知曉利害,細思之,更覺此計之妙,不由得面向李從璟抱拳:“軍帥深謀遠略,末將不及也!”

李從璟擺擺手,笑道:“司馬只為將軍說其一,尚有其二未言。”

“還有其二?”李彥饒更覺訝然。

李從璟點點頭,手指一人高的巨大邊地輿圖,對諸將言道:“今大唐與契丹爭雄,我等與契丹大軍征戰,經年累戰於邊地,其意不在別處,皆欲據對方土地為己有。謀地之法,有豪奪,有蠶食。眼下,我已得平州而復占營州,是為得寸進尺,得寸進尺是謂豪奪,豪奪則虎狼之太盡顯;今我等得平州,契丹已然發大軍來攻,若復占營州,必為契丹所不容,阿保機必與我決一死戰!蠶食則不同,蠶食之法,得五寸,退兩寸,一算之下尚得三寸,今我發兵營州,奪營州城而待契丹大軍,彼來則我退,奉還營州,屆時契丹得復一地,便是得一利,而我等再退保平州,力戰不退,則契丹何能死戰克雄關?當其退兵之時,平州仍在我手,我得保已獲之利!此,即為蠶食謀國之法!”

“如是,今我等蠶食之法,必攻克營州,克而不占,方能保得平州無虞!”

李從璟話說完,房中鴉雀無聲。

軍中將領多粗莽漢子,大字不識一個的多得是,聽了李從璟這番話,有人已被繞得雨裏霧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百戰軍將領因皆識字知書、經常有此等軍議之故,大多已聽明李從璟話中之意,頓時大為佩服。李彥饒、杜千書不用多提,已深為李從璟這番話所折服,便是李彥超、趙鐘鳴,也深解其妙,都驚得一時愣在那裏。

趙鐘鳴感嘆道:“軍帥謀國之法,深得縱橫家之精髓,下官敬佩!”

杜千書搖頭而贊,“軍帥真乃神人也!”

半刻之後,諸將皆拜,“軍帥英明,我等拜服!”

軍議至此,議題已有結果,李從璟遂道:“軍令:將士各自準備,兩日後兵發營州!”

“我等謹遵帥令!”

算起來,李從璟率軍攻克平州城,已過去一個月之久,在此地他見識了邊地兒郎的血性和對契丹的仇恨,亦謀劃出了日後護邊擊賊的計策,如今要離開平州城去往營州,李從璟一時竟然有些感慨。此番去往營州,戰事到底會如何,目下還不可預知詳細,但即便是退保長城,恐怕日後他也少有機會再來平州城了,畢竟幽雲中樞之地是幽州,他往後是要去幽州坐鎮的。

懷著這種淡淡的情緒,李從璟忙裏偷閑,於黃昏時分踏上街道,在城裏隨意轉悠起來。

平州城早已恢復正常秩序,街上人來人往,坊市間有店鋪、攤位在營業,一片熱鬧平和之相。穿梭其中,望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李從璟心態祥和,一絲笑意掛上嘴角。

“這是我打下來的城,是我護衛的民啊!”李從璟腦海中蹦出這麽一句話。

“兔崽子,滾滾滾,好生跟著將軍去征戰,護邊擊賊,不要在老子面前做女兒之態!”一陣呵斥傳入李從璟耳中,他循聲望過去,就見一個老者正在對一個兒郎擺手。那兒郎披甲持刀,在老者面前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方起身一抹淚,轉身大步離去。

一身青袍的李從璟與兒郎擦身而過,老者看到李從璟,頓時露出驚奇、喜悅之色,小跑過來,遠遠就拜:“小民見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