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番 師(第2/3頁)

10

11月21日早晨,寒風刺骨,英國船艦在濃霧中悄悄駛至派定的作戰位置,有幾艘船離太平軍兩岸炮兵陣地只有數十公尺,英艦將“猛烈的彈雨傾注到防禦炮台上,相形之下,昨晚太平軍的火力有如兒戲”。額爾金的秘書爬上桅帆的橫杆,居高臨下,可眺望太平軍的堡壘,“看到太平軍的士兵穿著鮮亮的衣服聚在大炮旁”,他還看到新發明的莫莎姆(Moorsum)炮彈在太平軍陣地爆炸的效果,彈片四射,取人性命。一個半小時之後,太平軍陣地再無炮聲。11天王炮船統領見識到英軍炮火如此威猛,當天晚上便致函“洋人閣下”,請求他們助太平軍船艦,出兵摧毀清廷水軍,那麽他將懇請天王授予他們太平天國貴族頭銜作為答謝12

洪秀全另致函問候額爾金勛爵,信是以朱砂寫在天王詔書所用的黃綢上。洪秀全以“西洋番弟”相稱,共一百七十二行,每行七言,分為數節。詔書按太平天國的格式書寫,文中提有天父、天兄時,另起行提高兩格,洪秀全自己的名字則提高一格。額爾金的中文姓遷就詩的格律,寫成“籟”而非“蔡”。洪秀全先向額爾金簡述太平天國概況,洪秀全耶穌幼弟的身份,以及在南京建都的情況。洋人事務向由楊秀清處理,他細述楊秀清死前所受的痛楚:

爺哥帶朕宰太平。爺遣東王來贖病,眼蒙耳聾口無聲。受了無盡的辛苦,戰妖損破頸跌橫。爺爺預先降聖旨,師由外出苦難清,期至朝觀遭陷害,爺爺聖旨總成行。太兄贖罪把命捐,替出世人萬萬千。東王贖病同哥苦,瘟脫歸靈謝爺恩。13

洪秀全無意間提到:“爺爺聖旨降無數,略舉一二降詔宣”,因為“爺哥革內萬不知”。洪秀全用了四十四行的篇幅,向額爾金說了許久以前,在紫荊山和永安時期的上帝預言聖令,這些往事在洪秀全如在目前,所以他直接提了,並未加以說明。洪秀全寫道,這些聖令都已應驗,“早到天堂可悟之”。在預言的國度中,“太兄耶穌同爺樣”,因此“半句聖旨無差移”14。詔書仍然以七言詩的形式寫成,天王到了第一百一十九行,開始觸及此信主旨:

西洋番弟聽朕詔,同頂爺哥滅臭蟲。
萬事爺哥朕作主,弟們踴躍建萬功。
朕前遊行粵東省,禮拜堂詔羅孝全。
那時朕詔上過天,天父天兄托大權。
於今孝全曾到否?到則上朝共朕言。
天國邇來今既來,西洋番弟把心開。
朕前上天見裔排,萬國扶朕在天台。
爺排定定今來到,替天出力該又該。
替爺替哥殺妖魔,報爺生養戰勝回。15

額爾金的船艦牛刀小試,洪秀全又怎會不明白,他需要與此人攜手共滅清妖?那些向太平軍陣地開火的英國人沒受懲罰,而向英軍開火的太平軍炮手則被處決。而且,太平軍的傷亡也不如在船上看到的那麽多,僅有三名軍官和大約二十名士兵陣亡16。信使火速逆流而上,將洪秀全的信盡快送到額爾金勛爵手中,但由於額爾金的小型艦隊全速前進,信還沒送到,他已出了太平軍控制的長江沿岸,進入官軍重新奪回的地區。攜著黃綢書卷的太平天國信差已是追趕無望了17

1858年12月底,額爾金結束長江溯流之行,在武昌拜會清廷官員之後,重新進入太平軍控制的水域,天王的信才送到他手上,信封上書“大英國欽差大臣伯爵籟兄大人閣下玉覽”。送信的太平軍官在附函稱,天王親自委派他給額爾金送呈此信。18額爾金的旗艦不幸擱了淺,他已和船員擠在一艘小炮艇上過了幾天,這幾日恰是冰雪交加,寒冷異常。他覺得這封信是個“奇怪的文件”,寫在“一卷黃絲綢上,大約有三尋長”。“詩中散發著某種狂熱,糅合了大量他們獨特的宗教神學”。19他覺得,“與太平軍首領交往頗為尷尬,我不打算聽從他們的提議上岸”。額爾金身邊有個傳教士,但不是羅孝全,而是韋烈亞力(Alexander Wylie),所以沒必要回答洪秀全“於今孝全曾到否”的問題了。

額爾金私下記錄,那些上岸的手下看到南京一派荒涼,策馬有如入公園。城門的衛兵看來大多沒帶武器,婦女在街上任意走動。店鋪雖然沒開門,但供應似乎很充足。會見他們的太平軍高級軍官姓李,廣西人,他答應英國人,如果他們在岸上過夜,將“能拜謁天國朝廷”。但沒有一個英國人理會這項邀請,時機就這麽錯過了。額爾金勛爵沒有登陸,也沒有答復天王。